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如镜 温如玉 声如罄
——访青年艺术家李境
耀州瓷,北方青瓷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耀州瓷创烧于唐代,成熟于五代,宋时盛极一时。绵延1300多年的烧造史中,耀州瓷始终以瓷质细腻、色泽青翠、线条流畅、造型古朴流传于世。
陕西铜川是耀州瓷的出产地,在这里,耀州人世世代代传承着这一传统技艺。80后的李境,就是青年一代的传承人之一。在这个传统行业中,李境的艺术作品如今已是崭露头角——多次在全国、省、市的工艺美术评比及展览中获奖,《双凤戏牡丹》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耀瓷刻花《双凤戏牡丹》丛梅瓶,造型俊秀优美,苗条雅致。刻花的刀锋流畅,凤鸟的形象、特别是展翅的三级飞羽结构皆很准确;尤其是纹饰布局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凤鸟飞翔于绕枝牡丹丛的巧妙处理,结合瓶嘴的葵口以及沿子上的雕花花瓣,都是新颖的创造。配以青翠欲滴、明净温润的青釉,确实为作者经过系统学习以后,对耀州瓷技艺传承、创新的倾心之器。
深耕瓷器领域十余载,李境内心深处的真挚与热爱跃然于文字间。从一名“小白”到传承人,李境经历了很多的考验与磨练,可在她看来,这就和瓷器一样,有了烈火的淬炼和刀的雕琢,才有了流传于世的可能。
专注,精益求精自成一格
素雅的青釉,雕刻着凤戏牡丹纹样,瓶身肩部的曲线蜿蜒到腹部,饱满圆润,下腹修长,体态匀称。这就是耀州瓷《双凤戏牡丹》。它宛如一位穿旗袍的中国古典女子,翩然而至,遗世独立。
《双凤戏牡丹》陶瓷 45x22x22cm 2018
凤与牡丹,自古便被人们认为是美好之物。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祥兽瑞鸟;牡丹,寓意富贵吉祥。“凤戏牡丹图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纹,象征着吉祥和幸福,也有富贵常在、荣华永驻的寓意。因此,这件耀州瓷《双凤戏牡丹》即为此意。”李境说。据她介绍,这件作品创新运用了耀州窑传统的双刀刻花手法,“瓶口削成葵口形状,外观是一个凤凰的冠子造型,瓶身纹饰的布局为两只凤凰展翅飞舞穿梭在绕枝牡丹花丛中,形态十分优美。”李境对此也十分喜爱。
然而艺术创作并非一蹴而就。耀州瓷《双凤戏牡丹》的创作过程中,李境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最大的困难还是在削口和刻两只凤凰的羽毛上。削口的造型很难,李境就寻找厚一点的泥板裁成圆形,反复的在上面练习,直到有充足把握了,才开始在瓶子上做;凤凰丰满的羽翼容易雕刻错,她就用铅笔先画一层,刻一层,刻一层,画一层,一层压着一层,全神贯注地进行。终于,这件作品诞生,其作品构图归整有序,线条生动流畅,刀工犀利而不张扬,艺术视觉独特且格调高雅。
在李境看来,耀州瓷《双凤戏牡丹》不仅仅是一个高器形的摆件,更多的是展现和传递耀州瓷传统文化的艺术品。
刀耕不辍十余载
李境与耀州瓷的缘分自她幼年时便已开始。出生于耀州窑遗址旁,耳濡目染着耀州瓷文化长大的她,对耀州瓷有着颇为深刻的情结。“耀州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制作工艺巧夺天工,让我着迷。”2005年大学毕业后,李境开始投身于耀州瓷事业,从简单的临摹开始。2010年,她加入了一个耀州瓷工作室,进行更深层次更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创作。
谈及自己的学习创作过程,李境感慨不已。“在我拜师学艺期间,工作室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对我自身的成长和作品的成型影响很深。”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促使她参加专业培训班、大量阅读专业书籍,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时光流转,10年里,她默默修炼、细细打磨,在耀州窑传统缠枝牡丹花、莲花、团菊等的刻花、剔花、划花等技艺上苦下功夫,其艺术风格逐渐显现。
李境的作品博取众长,题材广泛,《浴美人》《刻花莲纹茶具》《青釉刻花缠枝菊花碗》……一件件小有成绩的作品都是她潜心专研、反复试验的成果。这些作品各个可圈可点,造型饱满雄浑,手法精炼,生动传神,透露出青年人的创新思维与功力。
与其说李境爱耀州瓷,不若说她的人生始终氤氲在耀州瓷中,互相影响,互相成就。耀州瓷“光如镜,温如玉,声如罄”,李境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时代快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挑战层出不穷。面对这个行业与时代,李境始终葆有着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近年来,陶瓷业发展迅速,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刻花师傅的技艺也不断创新提高。“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向着梦想的殿堂奔跑,才能创作出更多属于新时代的艺术作品。”李境表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成果运用,是荣誉也是新的开始。
(光明网记者王营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