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艺观潮】
作者:王亚勋(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作曲)
中国评剧院原创评剧现代戏《藏地彩虹》近日在京演出,这是一部反映当今援藏题材的现代戏。人物原型和事件内容均来源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病科主任顾虹医生和北京援藏医疗队以及众多援藏工作者的真实故事。该剧从立项到推出共历时三年,可谓历经了深扎采风的各种艰辛,创作构思的多样煎熬。今天,《藏地彩虹》一剧已登上了舞台,专家与观众尤其对该剧的音乐唱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音乐主创组的一员,笔者深感鼓舞和欣慰。
评剧现代戏《藏地彩虹》剧照
具体到《藏》剧音乐声腔的创作上来讲,首先是准确把握和充分发挥了音乐的灵魂作用。这个魂就是站在了讴歌伟大祖国社会发展的高度,讴歌生命要意和人性光辉的高度,讴歌持续建藏、民族团结的高度来进行美学品质的把握与音乐的总体构思。这其中无论是主题音乐的确定、人物音乐主题的选取,还是音乐唱腔的布局、角色行当及流派的确定与划分、乐队的编制和构成等,所有的考虑都是在深刻理解了剧本的主题立意,吃透了剧本的思想内涵,找准了人物形象的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化的气度意蕴,理解了人物的行为基础和动作依据的前提下来进行音乐声腔整体布局和细化设计的。所有这些,不是喊口号、讲空话、说套话,更不能概念化和简单化,而是要用脑去思考,用心去感悟,用情去创作。
其次,戏曲的魂也是人物的魂,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达和反映的。如何塑造出更具丰满鲜活、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作品的灵魂主题以及精神追求和哲学思辨,是音乐和声腔的优势所在,也是其他艺术方式和手段无法替代的。《藏》剧中的人物角色,不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藏有汉。最大的挑战还是由于人物所处的地域、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人文风俗的不同。所以,在音乐声腔的人物塑造上采用了藏、汉两大音乐主题作为藏汉两个民族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写照,再结合戏剧事件、矛盾冲突进而生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历路程。在此基础上又充分运用和发挥了评剧白、新、李、马、魏、张的流派特色和声腔特点,结合人物综合需求,进行合理确定与划分,使人物形象愈加特点鲜明、风格各异、流派纷呈、色彩斑斓。为充分发挥音乐的无穷表现力,音乐声腔上采用了评戏与藏戏和锅庄的结合,交响乐队与评剧主奏乐器和西藏民族乐器的结合,藏地浓郁风格与当今时代特点相结合,独唱、重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与合唱的结合等等。这些创作手段的合理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戏曲音乐和声腔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突出了人物,渲染了情境,也更好地表达和外化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灵魂。
再就是音乐的写作是戏曲现代戏灵魂表达的必须手段。戏曲音乐声腔的写作,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进行大胆探索和着力解决的新时期。原有的写作手段和技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观众的听觉感受和审美需求,特别是戏曲现代戏音乐声腔更应贴近时代审美,适应观众需求。尤其作为国家级的戏曲院团更应以发展完善自身剧种艺术为己任,引领艺术发展方向,满足人民对戏曲艺术需求的新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声腔的创作上,不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老腔老用、老用老腔,百戏一曲、千人一腔,套不好、化不了、更创不好的现象。特别是在音乐写作上机械地模仿套搬以往的结构样式和写作方式,克服只有单旋律和乐段式的思维方式而缺乏多声部的思维方式和交响化的意识概念,克服新戏老腔、新剧旧调的陋习。所以,在《藏》剧音乐声腔的写作上没有沿用以往的习惯性做法。比如在序曲的写作上,采用了戏剧化情节表现写作法;在二场主要唱段“这一跪……”上运用了情感外化交响法;在声腔的配器上采取了下一事件的主题预制法;在“问湖”一场采用了四重唱、合唱结合的歌剧法;沐浴舞、锅庄舞蹈时的歌舞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揭示与抒发、矛盾冲突的渲染与外化、情境的渲染与烘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剧目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极大地提升了剧目的视听感受和审美水平,也更加充分体现了曲在戏中的灵魂功能与作用。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3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