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用工匠精神雕琢汉字
——访青年艺术家郭昱峰
在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成果运用作品中,有一个作品名为《文以载道》。和造型艺术的常见形式不同,《文以载道》是一套字库设计。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中文字库字体”是项目的主题,也是创作的核心理念。作者郭昱峰针对长白山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行了调研,围绕中文字库字体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思考。
请您介绍一下字库设计。
字库是一个字体以及相关字符集合的电子文件,字库可以理解为以前活板印刷中成套的木刻活字,一套高质量的字库会有统一的风格和视觉规范。我们今天的印刷出版、计算机、网络、手机等相关电子产品的信息都基于字库来进行显示。
字库的设计是非常考验设计师耐心的,简体中文字符集的中国国家标准(GB2312标准——涵盖了基本的常用汉字)包含6763个汉字,也就是说要对6763个汉字每一个字进行设计,六千多个汉字要保持统一风格、还要注意不同场景、字号大小的识别,其复杂性不言自明。
《文以载道》字库应用示例
您进行“长白山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中文字库字体创作”的初心是什么?
设计“长白山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中文字库字体”——《文以载道》,起因是来自于我很多年前的一个想法。我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发现中文字库字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方面都有可以改进创新的地方,所以便有了结合地域文化背景创作一套中文字库字体的想法。
从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角度方面来说,语言文字是保持自身文化特点的基石。汉字本身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思维逻辑以及传统审美思想。这使得中文字库字体创作在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方面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汉字的使用与阅读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汉字文化中每个使用者接触最多、使用最为频繁的工具,让汉字阅读更为流畅、舒适,同时为保护视力、适用于不同媒介的使用群体,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文化责任。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增强汉字字库字体开发的意识,加强汉字字库字体创作,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也是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多样需求的需要,更是凸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
请您谈一下这个字库设计《文以载道》的创作过程。
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
资料收集整理阶段:从历史资料入手,梳理文字艺术在长白山地域内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从资料研究延伸到实地做专题性考察分析,分析文字字体特征。
创作实验阶段:进行风格和形式语言提炼,建立基本的创作方案样稿和创作方法;对初步创作的方案样稿进行再创作,立足原有特征风格和形式语言结合自己的创作理念,确定最终创作方案。
字库字体制作阶段:处理好字库字体在新兴媒介上的呈现效果,特别是字体在电子设备屏幕上动态效果中的识别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平衡;记录创作过程,汇总创作关键节点,总结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字库字体创作方法。
《文以载道》字库应用示例
字库设计是一个很庞大的项目,创作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
我在从事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最深的感受就是每一件优秀的作品都可以说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得。每一个字要经过设计、修改,最后还要进行整体的匹配调整。两个字之间的修整容易,但是六千个字的整体横向比较、细节调整的工作量却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对创作的热情和执着是很难坚持的。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打磨的作品,离不开创作者的工匠精神,请您谈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工匠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的创作过程。我认为“工匠精神”的主要表现为: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这些在艺术创作方面都是最核心的品质。工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艺,不断雕琢自己的作品,作品在工匠手中不断的升华。这种对细节的要求,对完美和极致的坚持,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动力。
通过这次的作品,我希望向观众传达的就是两个方面: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任何的领域和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展的内容,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责任。
其次,希望大家都能传承“工匠精神”,都能有一种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和创新的态度。当每个人都能向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必然将是繁荣和强大的。
作为喜欢艺术设计的年轻人,我认为首先培养要自己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当能把自己的每一件事情都尽可能做到最好的时候,就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工匠”了。我们热爱艺术是因为艺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当你积极改变自己生活的同时,你已经是你人生的艺术家了。
(光明日报记者张春雷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