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泥土遇水可以捏塑成器,经过火的历练可以成为陶瓷,烧成后可以白如雪、青如玉、红如火、黑如漆……
吴咏梅出生在北方瓷都山东淄博,儿时便耳濡目染对陶瓷产生了兴趣。“陶瓷的制作如同点泥成金,还可以在瓷器上绘画赋彩。”吴咏梅说,这种神秘感引领着召唤着她去进一步了解瓷器。
2002年,吴咏梅背起行囊,远赴景德镇陶瓷大学学艺。入校后,吴咏梅仿佛进了“大观园”一样。“这时才明白,壶嘴、壶体、壶把是分开制作,然后粘结在一起烧制的。看到师傅在修坯时,坯粉居然溅出一米多远。也亲眼看到,景德镇的青瓷真的如玉一样美。”从那时起,吴咏梅就下定决心,要与陶相伴。
7年后,吴咏梅作为优秀毕业生回到了家乡,进入山东艺术学院从事陶艺教学。“做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它让一个人时刻保持激情。出窑时,经历过1300℃高温后的泥土,以完全不一样的新面貌面世,会给你突如其来的惊喜。”吴咏梅说。
《净心II》黑陶
70cm×20cm×35cm 53cm×27cm×27cm
52cm×27cm×27cm 49×23.5cm×23.5cm×2 2018
2018年,吴咏梅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图案再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从山东济南一路向西来到敦煌。“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我脑海里一直在思考传统图案再设计。敦煌图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汉文化为主体,融汇了西域各民族文化,形成杂糅而多变的奇观,具有多民族的文化特征和艺术渊源。我在洞窟里看到千佛壁画时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于是我便将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围绕千佛图案展开。”
吴咏梅说,她最终设计三组镜面佛图案,并根据装饰图案完成瓶体设计,瓶型设计为莲花瓣图案旋转成型,顶部封口,底部开洞,材质选用黄河淤泥烧制的黑陶,装饰刻画镜面佛时综合运用正反刀镂空刻花工艺。而瓶体内置灯光,灯光可以通过镜面佛的镂空背光照射出来,从而更加突显山东黑陶“黑如漆、明如镜”的材质美。
吴咏梅近照
这组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的黑陶,吴咏梅将其命名为《净心II》。
“2012年,也是在敦煌,我创作了一组作品,取名为《净心》。那是两件直径46cm的瓷盘,一件是泼彩加刻心经,一件是粉彩加刻佛像印章,运用淄博的刻瓷工艺与景德镇的彩绘工艺相结合完成创作。当时的心境是,初识社会的繁华,却总想拂去遮眼的浮尘,寻找那颗纯粹的心,认为净心做事才能做出让人感动的瓷器。”
2018年,吴咏梅已是两个宝宝的妈妈。“虽然时光荏苒,还是想保持那颗纯粹的追求艺术的心,于是给作品取名为《净心II》。”
“每件作品的创作跟当时的个人状态、思想情感有关,所以每件作品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净心II》想传递给大家的是,通过黑陶‘明如镜’的镜面折射,看到重复排列的‘镜面佛’时如见到自己——发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十余年的学习和授课经历,也让吴咏梅感受到,陶瓷艺术的创作不仅是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要有更多文化的投入,艺术的介入。
“我最近在写一本关于淄博陶瓷的书,认真地研究从未断过的淄博窑火,研究不同时间段各具特色的陶瓷日用器皿,感受那些朴素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美。”吴咏梅说,陶瓷艺术为她的生活带来了美和方向。“如果不学艺术、不搞艺术创作,不会这么自我地去发现和体会‘美’。我将用一生从事陶瓷创作,创作更美的陶瓷作品传递给世人。”
(光明日报记者张春雷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