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玉玊
9月7日上映的国产动画《罗小黑战记》作为一部小成本粉丝向电影,上映以来取得两亿多票房,成为今年继《哪吒之魔童降世》后又一个“国漫崛起”的经典案例。“贫穷”的2D画面、粗描边填充纯色色块、以蓝绿为主色调、层次丰富的画面色彩等都是自罗小黑这一卡通形象诞生起就始终保持的标志性风格,这种区别于大投资、大制作的创作方式,为国产动画市场提示了另外一种创作方向。
电影《罗小黑战记》海报
《罗小黑战记》的成功,在于将“萌”做到了极致。圆乎乎、大眼睛的小黑猫一动一静都惹人怜爱,灵活的黑色尾巴还能分裂出同样大眼睛的小黑球“嘿咻”,无忧无虑地蹦蹦跳跳。小黑的许多动作细节都真实还原了家猫的行为特征,比如说遇到危险时弓背炸毛、找到新家时迫不及待地在窝里蹭脸、睡觉时把自己团成小小的一个毛球……这些真实可爱的细节最大限度地激起了观众的保护欲,也让观众充分享受了一场影院“云吸猫”。大电影中的另一个人物无限,同样生动可爱。作为帮助会馆、维护人妖和平的人类,无限的内心温柔而强大,正直且坚定,话很少但并不高冷,略有点傲娇却总能够真诚坦率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偶尔路痴、偶尔迷糊,这样的小缺点又让他比完美男神多了几分亲切感。这些可爱的角色在电影中的有趣互动成为了《罗小黑战记》吸引观众的重要特质。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但《罗小黑战记》本质上仍旧具有鲜明的粉丝向特征,对于原作中的世界观设定没有给出清晰的解释,电影中的幽默段子也往往只有原作粉丝或者日漫、国漫爱好者才能理解,限制了电影进一步“出圈”。作为粉丝向电影,《罗小黑战记》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相比于故事叙述,更加注重对人物的刻画。相对老套的主线情节以程式化的方式得到呈现,完成度固然不低,但确实没什么新意。这样的做法有利有弊:弊端在于这个故事对于非粉丝的新观众而言确实缺乏吸引力,特别是整个故事全部建基于日本动漫常见套路的组合,这甚至会在不熟悉套路的观众那里造成理解与共情上的困难;优势则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压缩主线故事所占的比重——反正都是套路,简单讲讲粉丝就能自己“脑补”完整,并将更大篇幅放在《罗小黑战记》创作团队最为擅长的日常叙事及人物塑造上。
《罗小黑战记》是2011年起开始在网络平台连载的2D动画,每集五分钟左右,目前共播出28集。尽管故事中的大半角色都由山新一人配音,但《罗小黑战记》就是有能力用短短几分钟时间让每一个角色都以其鲜明的角色特质而令观众记住和喜欢。除罗小白、罗小黑、阿根等主角外,还有永远敷着面膜的妈妈、永远报纸挡脸的爸爸、资深宅男太上老君、吃东西会变色的比丢、小黑的终极粉丝皇受、高喊“为了部落”的游戏少女山新、不是东北虎却一口东北话的虎妖府先生……在这个人神妖共处的神秘世界中,每个角色都把自己活成了表情包。尽管包含着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设定,但《罗小黑战记》一点都不着急讲述拯救世界的英雄故事,而是将视线投向这些有趣人物的相交相处,投向了他们平静温馨而又极端幽默和戏剧化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日常系”作为一种特定的故事类型,随着日本动画的广泛传播而受到中国动画爱好者们的认可,《罗小黑战记》便是国产“日常系”动画中相当出色的一部。“日常系”动画的核心特征如萌、温馨、有趣等,都在《罗小黑战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为更新缓慢的《罗小黑战记》带来了一批忠实而长情的粉丝,也为《罗小黑战记》的周边开发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日常系”确实与院线电影的主导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像一堵墙,隔绝了《罗小黑战记》在现阶段真正成为一部成功的主流国产商业电影的可能。因而《罗小黑战记》的成功,不是主流化的成功,而是分众的成功。对于远未成熟的国产动画电影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既然分众市场有能力支撑票房,那么“萌”,或者其他风格元素都有可能在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中赢得自己的位置。当“萌”成为一种力量,一个更加丰富的多元化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或许就并非遥不可及。(王玉玊)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