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城南旧唱 只为送别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9-24 10: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原教授 雷军

  是生活原本埋藏着凸凹,还是童年的褪色正从复杂的思考开始?站在消费娱乐的视野,回望《城南旧事》。它是粉红色荧幕中的一枚青果,展示了大时代遗落的慢生活、慢成长

城南旧唱 只为送别

  童年,是成人永远的乡愁。相比当下儿童影片的怪力乱神,在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中,童年印象显得澄澈质朴、青涩欲滴。黢黑城墙、连天青草、幽深胡同、辘轳水井的影像,复活了成人的童年记忆。如今,送别第四代导演吴贻弓,致敬他用光影定格那段静水流深的时长,我们想挽留住“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的余霭,安抚社会内生的焦虑与神圣不在的恐慌。

  《城南旧事》是部反向性创作的影片,以儿童的柔和眼光,过滤新旧时代更迭带来的震荡;以儿童的稚嫩知觉,感受生活痛殇,在目力所及的天地里,品味成长中的小确喜和小确丧。

城南旧唱 只为送别

  自足地生活在朋友圈,英子一直有种断裂感。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儿童都如她般能在原地成长,静观时光的美妙。妞儿、小栓子、丫头的童年都是缺损的,家庭的苦难让他们的童年四处漏风,没有人为他们遮蔽,他们只能在成人设置的宿命里流浪。对英子来说,他们就像是一群过客,偶然闯入她的情感,又匆匆离去。英子经历着一次次告别,留下思念供反省。在成人世界,英子看到了另一种被生活的拒绝。秀贞、宋妈、厚嘴唇青年等,都揣着满满的活的希望,却蜷缩在世俗的伦理或匮乏的生活中,忍受命运的欺诈打击,在自欺和被欺中煎熬,看不见前进的路。曲终人散时,随着爸爸的去世,英子从热闹的家走到凄凉的坟,跨出舒适区,去完成情感和精神的成长冒险。从信赖生活到怀疑人世,生活设计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美好简约,更禁不起推敲。是生活原本埋藏着凸凹,还是童年的褪色正从复杂的思考开始?

  “通过一位成长中儿童的照相机似的眼睛,逼真地展现出来。”《城南旧事》塑造了一个玻璃人——英子,她是个透明的反弹体,家庭物质的充裕成就了她丰富、率真的情感。轻柔的情感四处流动,黏合起人的隔膜,疗治生活的创伤。她的柔性存在,映射了社会的灰色、人性的乖戾和成长的沉重。即便影片一再淡化新旧时代主流意识的碰撞,但儿童的买卖、学潮的涌动、杀头的游街等,依然提醒着这是个命运多舛的时代。影片把晶莹的童年安放在动荡的时段,来讲述具有小时代特征的个体小情趣、小偏好和小欢喜。就这样,放慢了时代蜕变的节奏,熨平了生活的褶皱,诗化了情感的痛苦,展示了童年的丰姿和超然,更想用童话的情感抗拒社会的坚硬与精神的麻木。

城南旧唱 只为送别

  英子是脱离世俗规训而生活的,她信赖生活,相信认真生活的每个人,不相信他们的异化。秀贞被世俗偏见围剿,被邻里嘲笑为“疯子”,挣扎在追求自由婚姻和个人幸福的路上。她的疯狂执念,是对父母贩卖她女儿小桂子之冷漠和残酷的抗争。英子愿意听秀贞的疯言疯语,用卑微、孱弱的怜悯,填补了秀贞的情感缺憾。厚嘴唇青年为生活所逼去偷窃,无法评判自己的善恶,内心纠结如野草般疯长。英子是他的唯一听众,但她也分不清海与天,以及人性的好与坏,信任是她能给予的最大帮助。英子用儿童良知体验着人世冷暖,用与生俱来的自由跨越世俗的戒律,审视着僵化的价值和秩序。卢梭说,人类正因为从孩子长起,所以人类才有救。儿童的纯,激励着人类永怀希望——消除生活掩饰,还原本相,破除赖以生存的社会价值和秩序,解放自我。

  英子的形象,是成年人情感的附件。站在消费娱乐的视野,回望《城南旧事》,它是粉红色荧幕中的一枚青果。水墨画般的生动场景里,充满烟火的味道。善意催生的笑容、苦难压榨的泪水,都饱满真挚,可亲可近。今天,电影在技术的操纵下,信奉“唯快不破”的故事张力和娱乐爽感,《城南旧事》则展示了大时代遗落的慢生活、慢成长。影片中,没有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悬念动力,而是把淡淡光影、俚语俗话、家长里短和写意镜像的碎片拼合成局部的生活甬道,在生活流中一板一眼地积攒成长。

城南旧唱 只为送别

  影片是敞明的,全盘接受生活的赐予,没有反抗的刺激。即使在抓捕厚嘴唇青年时,也毫无挣扎。“出红差”的围观,还带着些许落寞。英子在波澜不惊的日子流转中触摸悲欢,暗暗记下情感成长的出发点。作者林海音曾说:“这并非是眷恋昔日的热闹的生活,那时的社会习俗并不值得一提,只是因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经历的。那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在慢回忆中,找回童年的情趣。找回童年,就是找回生活,找回自我。那份悸动的情愫,是童年给予的最大馈赠。怀念童年使成人拥有一种完整的情感,完成精神还乡,不管这个童年是多么千疮百孔。

  看惯了儿童影片的打斗与跑赢,听惯了儿童影片的叹息与戏谑,闻惯了爆米花的快餐味道,观众是不是可以从影片的刺激性消费中转场,听听“长亭外,古道边”的笛声?技术的强大,终不能掩盖感性的空乏。电影是一种消费性商品,更是一门审美艺术。《城南旧事》在俗雅中建立了艺术的平衡,在非虚构中延续了传统美学的取向。旧事带来的是历久弥新的感觉,启发的是中国电影回归现实寻根的思考。影片关注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精神需要,挖掘具体时代和现实经验的幽暗情绪,为人提供了一块释放的空间、宁静的净土。(雷军)

 

  城南旧唱 只为送别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