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淮剧《小城》“一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淮剧《小城》“一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9-16 16: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风格化追求令人钦佩,故事还需更加扎实

  罗怀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一级编剧):

  江苏省淮剧团一直在自觉地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诉求。主创团队是一支对艺术有着孜孜不倦追求、饱含感情的团队,令人钦佩。

  编剧徐新华的一系列创作有一种完整的艺术追求,即追求一种寓言式的戏剧效果,在假定的情境中关注人性,构筑戏剧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假定的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否牢固,诸个细节的设置和情节的推进是否可信,整个戏剧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否扎实,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戏剧主题的表达。这种风格一旦成熟,将对中国戏剧贡献良多。然而基于现实题材创作本身的特点,从现实题材中挖掘寓言性,或将现实生活寓言化,对创作者要求很高,创作难度很大。我很欣赏徐新华持之以恒的风格化追求,但一些情节有人为设计的痕迹。故事建构得越坚实,戏剧性就越大;如果故事本就不堪一击或是无法取信于观众,戏剧情节的推进就会比较牵强。因此拿捏分寸对于创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从现实中挖掘寓言性,道德困境层层推进

  王晓鹰(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副院长、一级导演):

  《小城》从现实题材中挖掘寓言性,这是它难能可贵的一面。为一个好人设置一个道德困境,引发人物内心道德框架的崩塌,这一主题有一定的现实观照性,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情况。虽然本剧戏剧矛盾触及到的人性并不足够深刻,但从这两方面来说仍是很有价值的。

  戏剧的后半部分比较精彩,道德困境环环相扣,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但戏剧开始部分的现实基础并不扎实,比如,周晓宇为什么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有什么后果等等,没有给出明确的交代。因此,前面需要一个确定的戏剧冲突,从传递信息的角度,以更形象、更感性的方式,让观众知道这件事情会给人物造成怎样的恶果,而不是作为一个虚设的既定前提。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人物也需要一个具体的内心挣扎点作为情感支撑,才能顺理成章地将好人放进道德困境里,也有利于后面情节的推进。

  心灵冲突非常精彩,二度创作有待改进

  冉常建(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

  编剧为了表现人物的自我救赎之路,设置了一个残酷的戏剧情境。是救儿子还是救自己?女主角肖悦华在这心灵的冲突中不断突围,最终悔悟与觉醒,做出了选择。由此我们看到主人公在思想和精神上经受了怎样的折磨,在亲情和责任的对峙、情与法的抗衡中,她最终选择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法。这是剧本创作非常深刻的一面。

  剧本的戏剧节奏处理得很好,唱词和情节均一气呵成,充满情感张力。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人物关系设置给矛盾冲突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同时,在演唱发面也发挥了淮剧唱腔的抒情特点,唱词精彩漂亮,满足了观众情感与审美的双重体验。

  演员们前期做了大量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的功课,尽管如此,二度呈现不如剧本表达得那么精彩。一方面,在表现矛盾冲突的时候,对核心段落和过渡场次的结构处理不够恰当;另一方面,在核心重点场次中调动戏曲手段和戏曲动作时,节奏不够自然流畅。如何使戏曲元素、唱腔与人物情感本身相融合,还有待探究改进。比如两次揭纱布、三杯酒等情节,还需要再斟酌。

  戏剧内在张力十足,人物形象开掘不够

  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剧徐新华从淮剧《小镇》开始,就试图聚焦于人的心灵,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观照现实生活,提升我们自身人文的理性,这样把握现实题材创作,就能规避很多风险,为舞台表现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间。这部戏之所以动人,也是因为它找到了一家三口心理的内在逻辑,开掘出舞台上这种能够吸引人、打动人的精神境界。

  但是三种不同的态度,必然有三种不同的内在心理逻辑,在现有的舞台表现中还不够明确。儿子周晓宇与丈夫周天济的人物形象开掘得不够。周天济这个人物可以体现出双重性格结构,但这种特性挖掘得不够深,以至沦为了配角,人物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肖悦华的内心动摇和道德徘徊也需要加强。

  好花还需绿叶配,一朵红花不能独自撑起一部戏。每场戏中主演内容太多,要适当做好加减法,将主角的戏减少一些,配角的戏增加一些,才能使整部戏更为饱满、恰如其分。

  剧本比演出更精彩,主题要更集中

  黎继德(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原主编、编审):

  淮剧《小城》的剧本情节紧凑,比演出更精彩。下面我讲几点该剧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小城》用了很多篇幅来写医疗器械招投标的事,来展现小城里人情世故,但这与肖悦华走出黑暗、重见光明时人性的挣扎关系不大,造成了两个主题相互干扰的情况。因此,主题表达还要更集中,集中到肖悦华的人性挣扎与灵魂救赎这一问题上来。

  第二,第一场戏的预设不够扎实,缺少必要的情节交代和关键信息的铺垫,拖慢了戏剧节奏,建议换掉。剧中“三杯酒”的意象表现得不够,应该是一人一杯酒,进而表达三个人的不同心理状态,这一细节有待改进。

  第三,丈夫周天济这个角色不应沦为“龙套”,在他身上可以拓展出更多的戏剧性,可以多表现他的挣扎与纠结。

  题材难得大胆剖析当代人精神困境

  王俭(原空政文工团编导室主任、一级编剧):

  我提两点修改打磨的建议。一是,该剧的情节和人物行为的心理逻辑尚有不合理之处,一些段落和关键节点存在刻意、造作的痕迹,经不住推敲,戏剧震撼力和对灵魂的启示意义就会削弱。希望主创团队重新梳理,将自己放在普通观众的角度,再进一步具体化、细化戏剧冲突,使人物的行为动意和心理依据更充实、更扎实,使整部剧的主题顺利走入情与法的矛盾纠结中。

  另外,对于医生形象的把握,分寸感拿捏得不够,丈夫的形象需要加强。希望主创们把人物磨合得更准确,把人物内心裂变和升华的心路历程理得再清晰一些,定位再精准一些。

  贯穿当代价值追求,细节处理要下功夫

  单跃进(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长、上海京剧院原院长、一级编剧):

  淮剧《小城》有现代性和当代性的价值追求,触及到人性中最深层、最难捕捉的地方。我建议下一步应该在细节上予以不懈追求,有意识地填实人物的心理动机,找到符合人物身份思想行为的内在逻辑,并将这样的思路贯穿于全剧之中。中国戏曲创作讲求的“密针线”,就是这个意思。

  肖悦华在自我精神救赎之后试图说服儿子,这一过程即剧中的“三杯酒”唱段,这部分的旋律非常好听。从声腔表现来说,演员的演唱已经超越了传统淮剧,另外,在音乐形象上体现出一种现代性,但是,应适当增加配角的唱段。

  人物合理性要加强,舞美辨识度要提高

  龚孝雄(上海淮剧团团长、一级编剧):

  这部戏的结构精巧、主题鲜明,准确地传达了现代价值。全剧情感到位,太多的巧合制造了这部戏的可看性和精巧度,也为这部戏带来一定的障碍——人为痕迹太重,所以,需要给人物的行为赋予更多的合理性。

  前面两场戏的淮剧特色不明显,节奏缓慢,唱腔辨识度不高。有些细节减弱了地域性色彩,减少了淮剧本体的辨识度,可做适当调整,更准确地传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此外,建议营造小城市的风情和地域质感,传达出戏剧的现代质感和淮剧本体的特征,将故事的背景很好地呈现出来。

  这部戏的整体感觉很好,但容易让人联想到《小镇》,从主题到人物设置跟《小镇》的重合度太大了,希望能再有些自己的特色,让两部剧拉开一些距离。

  精益求精磨唱词,小心翼翼求质感

  熊源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一级导演):

  该剧的剧本确实写得好,演员表现出了人物应当具备的精神气质,十分不易。如果要进一步修改,我认为可以在二度创作方面下些功夫。一是唱词还可以精益求精,再打磨,理清唱词;二是找到一些更加动情、能够打动观众的词语;三是把多余重复的话删掉。建议保留主角的核心唱段,其它的去掉一些,给配角更多演唱的机会;唱腔设计也要适当改进。此外,小城的地域特质没有展现出来,服装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舞美设计的现代质感也不够,环境塑造有大幅提高的空间。

  唱腔设计是亮点,适当删削做减法

  谢振强(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

  这部剧的剧本非常好,情节设定合理,剧情环环相扣,戏剧矛盾层层叠加,人物线索设计层层推进,比较清晰。同时,唱腔唱词没有虚化,没有堆砌的文词,非常合理。唱腔情感表达非常精准,很好地做到了因曲而生。唱词充满真情实感,唱腔设计饱满多变,对比恰到好处,听起来特别过瘾。主演陈澄把作曲家的想法完整地、毫无障碍地表达出来。

  提几个建议,音乐配器方面稍显简单,编曲太满,没给人留下思考空间和缓冲时间;唱腔听起来有点多,需要适当做减法。

  强化舞美设计,齐心协力做精品

  李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一级演员):

  一部戏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文本是基础,二度创作也很重要,除了有好的编剧、好的演员,还要有一个好的团队,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打造出精品。这部凝聚了创作者勇气、担当和智慧的戏剧作品,让我们感受到它在呼唤人们心里的美好和温暖。

  有些情节设置巧合太多,发生车祸以后,主角和儿子之间的冲突就表现得不够自然。“拆纱布”这场戏有两种寓意,梦中拆纱布和现实中拆纱布在舞美上要营造两种环境——梦境是意境,现实是白天,要有黑暗与光明的转换和对比,从舞美上强化这种区别。建议“三杯酒”这场戏给儿子增加唱段,以表现他的内心活动。主角的唱段太多,会增加观众的审美疲劳,这时应当适当给次要角色增加一些唱段。

  灯光要服务表演,服装要突出典型性

  蓝玲(杭州蓝玲艺术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一级舞美设计):

  淮剧《小城》写了一群生活在现实中的好人,建议给丈夫和儿子再增加一些戏码,给予他们更多正能量、阳光的性格特征。

  舞台整体风格上呈现出东方古典水墨画的意境,但是灯光、服装设计、人物造型都游离于这个风格。首先,灯光不但要塑造人物形象,还要起到烘托情感和渲染气氛的作用,更基础的是照明舞台,让观众看清楚演员的表演。目前的灯光设计存在瑕疵,从头到尾都是灰暗的,应增强灯光的亮度。第二,灯光设计可以起到衬托和暗示的作用,希望后面能有所改进,辅助将剧情和气氛推向高潮。第三,服装造型设计没有抓住人物生活的典型特征。艺术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在服装和造型设计上应该有很强的典型性,让服装和造型成为彰显人物身份的符号。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三餐四季》:以美食为媒,展文化之美

  • 《凡人歌》:北漂一族生活图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