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历史悲剧中探寻复杂人性
——京剧《春秋二胥》“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
2019年7月25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京剧《春秋二胥》“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和主创人员围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亮点与不足,以及进一步打磨提升方向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京剧《春秋二胥》讲述了伍子胥与好友申包胥因国仇家恨而相互纠葛的历史故事。自2014年首演后几经修改、反复打磨,在北京、天津、上海、南宁等地巡演,还亮相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等活动,社会反响较好。
在当日的研讨会上,上海京剧院院长助理、《春秋二胥》项目负责人、一级编剧冯钢介绍了该剧创排和演出情况。他表示,《春秋二胥》延续了上海京剧院“看准一个题材就锲而不舍”的创作传统。历经多次打磨,包括戏剧文本、唱腔音乐、舞台美术设计等方面,先后做了多次修改和提升。他坚信,经过滚动资助项目的“两改两演”,《春秋二胥》定能细细打磨,破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自我认知。
经典历史故事的时代抒写
与会专家纷纷肯定了京剧《春秋二胥》的取材与创作。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馗认为,该剧引发了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价值转化的思考。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秦华生指出,《春秋二胥》在两代导演组织的二度创作下显得非常出彩,整部作品不仅舞美让人印象深刻,唱腔设计更体现出高亢激昂、激越奔放的艺术特点。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谢振强认为《春秋二胥》的框架脉络没有丢掉历史背景,从创排到表演都有非常好的质量呈现。
《春秋二胥》一直被业界认为是“史诗级悲剧”,囊括了“家与国、恨与恕”,是发人深省的东方故事。在艺术表达中,悲剧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指出,这部作品为中国悲剧争得了尊严和荣誉,“《春秋二胥》是经典悲剧类型的代表,构思极为奇绝,是可以‘走出去’的艺术作品”。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胡耀辉表示,《春秋二胥》有一个很好的悲剧文学基础,细加打磨,可以写成媲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好戏。同时,他也建议,下一步修改要突出古琴等传统乐器的特点,并注意薄厚,情感浓烈时,一个音就可以表达悲剧的那种紧张度和感染力。
深挖人性内核,强化戏剧冲突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之心。”这种“心”的映照,在于人物的刻画,也正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在《春秋二胥》中,伍子胥、申包胥这对春秋时期相敬相惜的好朋友,最终因国仇家恨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这种矛盾性,赋予了文本创作的巨大空间。此次修改会上,与会专家也围绕着“二胥”的人性刻画展开了讨论。
北京京剧院院长、一级编剧刘侗指出,《春秋二胥》中,通过戏剧冲突把申包胥这个人物表现得比较饱满,而伍子胥的刻画重点在复仇上,这是对具有历史光环人物的弱化,格局还需再大些。上海淮剧团团长、一级编剧龚孝雄认为,主创人员给《春秋二胥》的定位是仇恨与宽恕,这个基调需再斟酌,伍子胥这个人物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应该给观众更强的心灵震撼。同时,剧中“二胥”应该明晰谁是男一号,否则会出现人物“打架”的错觉。
山东省京剧院艺委会主任、一级演员白云明认为,在“血书”的章节里,对于申包胥的交代显得一笔带过,缺乏震撼;而在“淹城”的环节中,对伍子胥的性格刻画偏向暴戾,人物气度不够。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张关正表示,历史评说有大义和小义之分,传统剧中伍子胥、申包胥这两个人物应该有这方面的剧情观照,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好地被观众接受。
丰富音乐层次,斟酌京剧唱词
山东省吕剧院原院长、一级作曲栾胜利认为该剧的配器有待提高,建议从音乐的层次感出发进行调整。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旭指出,《春秋二胥》的舞美设计有遗憾,显得不够分量。另外,既然是新编历史京剧,可以利用舞美设计把形式语言表现得更清楚。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熊源伟认为,《春秋二胥》里的部分唱词还可以再斟酌。传统戏的精髓在于“好词写好腔”,要把人物内心矛盾充分地表达出来。对于唱词的拿捏,王馗还具体到伍子胥和阖闾两个人物身上,认为前者的唱词设计影响到角色形象的塑造;后者的唱词设计,文学性表达还不够。
面对专家们诚恳的建议,京剧《春秋二胥》主创团队表现出了谦虚接受、积极吸收的态度。下一步,将充分做好剧目加工修改提高工作,争取剧目在11月下旬“一演”时有更好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