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 刘婧
9月4日,我国著名美术片导演、编剧戴铁郎先生因病去世。他生前创作的动画片《黑猫警长》几乎成为80、90两代人的经典回忆,片尾的“请看下集”也一度是儿童观众的期待。“拿起画笔,世界无穷大。”戴铁郎一直将动画作为此生最重要的事情,除了《黑猫警长》外,他还创作了一些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作品,用动画描绘出更大的世界。
戴铁郎(1930年—2019年9月4日)
美术片中的科学和幻想
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戴铁郎便参与创作了《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新中国早期经典动画。作为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他50岁时才独立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美术片《我的朋友小海豚》。该片荣获1982年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青少年电影节总统银质奖,也是当年中国选送的电影中唯一的获奖作品。
《我的朋友小海豚》讲述了水手阿波在海上发现了一只小海豚,阿波与小海豚在训练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小海豚被一群野海豚吸引走失,阿波出海寻找却在途中遇到鲨鱼,在危险之际,小海豚迅速赶来救走阿波,好朋友终于重逢。
《我的朋友小海豚》剧照
20世纪80年代,国家再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我的朋友小海豚》应时而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动画艺术形式向青少年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并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此外,该片还加入了海上摩托艇、海底摄影、勇斗鲨鱼等情节元素,成为那个年代动画片中的时尚先锋。
《我的朋友小海豚》以前瞻性的视野讲述海洋故事,以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与戴铁郎对科学的深刻思考分不开,作为一个热爱研究且懂创作的人,戴铁郎一直致力于知识科普,早年出版过多部连环画册,如《聪明的审判官》(1954年)、《银色火车头》(1955年)、《蜜蜂和地球》(1958年)等,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儿童读者们传达了科学知识。
经典动画中的民族特色
近年来,中国动画频频“出海”,《鹿精灵》作为其中的代表,目前已被翻译为6种语言,覆盖45亿观众。在谈及创作思路时,团队表达了对经典动画《九色鹿》的致敬。《九色鹿》的主创正是戴铁郎及其老师钱家骏。
《九色鹿》剧照
《九色鹿》取材于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图》。故事的环境设定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九色鹿不仅为迷路的波斯商人和驼队指路,还救起失足落水的捕蛇人,但神鹿的好心并没有换来好报。当王后听说波斯商人的沙漠奇遇后,执意用九色鹿缝制衣物,号令悬赏捕捉九色鹿。捕蛇人面对巨额奖赏,忘记了自己的诺言,向国王献计引九色鹿入包围圈。九色鹿当场向国王揭露捕蛇人的背信弃义之行,国王听闻后深感不安,随即放九色鹿离开。捕蛇人眼见自己败露,心慌跌进深潭丧命。全片融汇着行善积德、因果报应等伦理理念。
在表现形式上,《九色鹿》表现了敦煌壁画的宗教故事,所以细节设计也保持着相关特点。如鹿王的角色还是如壁画中的形象一样飘逸洒脱,色彩也以设色晕染为主。七彩颜色的斑纹和稍带柔软的线条,加上影片里女声的配音,扑朔迷离的角色设计透露着无穷的神秘感。
该片的场景设计也参考大量的敦煌壁画,山川河流的设计十分飘逸,颜色层次丰富,另外还加入了丝绸之路沿线风物的实地写生。以宣纸作为手绘场景的载体,并加以渲染,荒凉沙漠的质感便呼之欲出。
此外,《九色鹿》采用了富有立体感的西域晕染法,高低处的色彩,形成昏暗和明艳的对比,色彩的变化暗示出剧情的走向。如《九色鹿》的开场,运用线条的变化和偏蓝灰色的冷色调,表现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
总体来看,《九色鹿》对敦煌壁画和我国传统文化都有着详尽的挖掘、展示,因饱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使得动画更富感染力。这种创作手法,也为当下中国影视作品担负起“一带一路”文化排头兵的重任,提供了思路。
让动画更具敏锐的时代感
2010年,电影版《黑猫警长》上映时掀起一股怀旧高潮。很难想象,一部跨越了近30年的动画,依然保有强大的吸引力。
《黑猫警长》海报
戴铁郎极具时代的敏锐感,他看到报纸上有关“黑猫警长”的科普小故事后,决定改编成动画。为了设计好黑猫的形象,他多次去幼儿园和少年宫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几易其稿。在他看来,孩童们求知欲强,善于联想,大人们应当尊重儿童的心理和需求,创作更多适合儿童、益于儿童的动画作品。。甚至
1984—1987年,五集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相继播出。“黑猫警长”“白猫警探”“白鸽探长”“一只耳”等形象,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采用“黑猫警长”形象制作的各种玩具、童装、文具以及食品等衍生产品也畅销市场,《黑猫警长》的录音带、录像带、VCD以及连环画等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原作以一个个悬念丛生的故事,刻画出黑猫警长正义、机智的形象,还在片尾揭示案件背后的科学道理,寓教于乐,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戴铁郎还别出心裁的加入了气垫摩托、激光枪、火箭喷射枪、直升飞机、微型引爆炸弹以及步话器、大哥大、自动门等前沿设备,增强了时代气息。
《黑猫警长》的时代感,带有明显的前瞻意义。其中一些超现实表现手法曾受到非议:一颗子弹射向老鼠“一只耳”,“一只耳”转弯,子弹也跟着转弯。这一经典镜头在当时被认为太荒诞。多年后,戴铁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回头看,我觉得当时的想法仍然落后了,现在红外线就可以把隔壁的敌人消灭掉。”
电影版《黑猫警长》制作期间,戴铁郎与制作团队花了半年时间,改进配音、画面,丰富新的镜头,有些还增加了3D的效果。这样一个老牌动画明星,在国外漫画影响颇深的当下,仍激起不小的涟漪。
在动画的世界,戴铁郎远不只是《黑猫警长》之父。相信通过研究他的作品和他的钻研精神,将会带给后人更多的启示。(刘婧)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