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济南皮影戏的守护者、接班人
——访青年艺术家李娟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皮影,又被称作“影子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白色的幕布之后,艺人们一边操纵着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故事。在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深受民间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
“我们家是皮影世家。当年,就是由我爷爷的爷爷把皮影带到济南来,创立了济南皮影。”李娟,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15岁时,她就能在爷爷的伴奏下演出一场皮影戏。也是从那时起,李娟萌生了以皮影为业、将家传皮影戏传承下去的念头。
李娟近照
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个分支,济南皮影戏,人物线条粗犷,造型写意夸张,眼大身小,银幕显像清晰,特别是彩雕人物更显生动。李娟创作的皮影(仿古)《雷震子》就以夸张大胆的设计风格,结合龙首麒麟的头像设计,身形以龙身缠绕贯穿到底,左膀右臂符合肌肉线条,彰显雷震子威武神力的人物特征。
2018年,该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滚动资助作品。专家评价,皮影《雷震子》选择了中国神话故事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在造型创作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力,又添加了塑造神话人物时的夸张手法,刀法扎实,功底深厚,特点鲜明。
近日,作者带着相关问题采访了青年皮影艺术家李娟,以下为采访内容。
创作这个作品的初衷是什么?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济南皮影发展到兴盛时期,我的曾祖父和曾叔父创办了皮影剧场“增祥茶园”,在编排皮影唱腔时,将山东大鼓、山东梆子、山东琴书、西河大鼓的风格融入其中。据老人们回忆,《封神榜》是当时剧场里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后来,由于时代和内容等因素,这些老剧目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后来在参加国家艺术基金组织的相关培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国家对于传统文化、非遗技艺的重视,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想法:我要把这些珍贵的东西重新拾起来。就这样,我查找了大量相关资料,开始创作《雷震子》。
(仿古)雷震子 牛皮 70 cm×40 cm 2017
作品最大的创新和特色是什么?
雷震子是神话故事《封神榜》中的经典形象。为了让经典重回舞台,并赋予它们时代特色,我勉励自己秉持初心,不断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我大胆地将济南皮影和陕西皮影的技艺相结合,从设计到雕刻、仿古做旧方面,均有突破创新。
原先爷爷传授我的是走刀不走皮的雕刻手法,用一把刀在蜡盘上雕刻。培训时,通过与同学们交流学习,我学会了花刀木板雕刻方法,把走皮不走刀的技艺运用到了作品之中。过去,济南皮影的花纹配饰相对简单,有“蓝印花布”的图案特点。此次,我突破了单一的纹饰,给雷震子设计了一款更符合他气质的花纹装饰。另外,考虑到鲜亮的颜色会让传统皮影失去厚重感,就设计了做旧的皮影效果。
想通过作品表达怎样的精神世界?
作为皮影戏的传承人,我的生活永远离不开皮影。在我眼里,每一个皮影作品都是有灵魂的,是可以交流的,他们就像我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一样,见证着我的喜怒哀乐。当我将一块牛皮雕镂成型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它因为重生而流露出的喜悦。我会赋予每一件皮影作品语言、动作、思想及喜怒哀乐,让它们在舞台上讲述人生的悲欢离合。皮影为我赢得了诸多赞誉,我也从皮影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所以,我要用自己的一生伴随皮影左右,这是我作为皮影戏传承人的信仰,也是作为一名手艺人的本分。
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的爷爷李兴时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家的皮影在济南家喻户晓,第二代传承人还去怀仁堂为毛主席演出。2009年,我的爷爷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他对我说:“名利都是别人给的,别把这些看的太重,咱家皮影到今天不容易,不能在我们手里丢了。”
从小,爷爷就用心地培养我,教我画画、剪纸、说相声、山东快书。小时候不能理解大人的苦心栽培,有时还会感觉到有些委屈,长大后才明白,要对得起这门艺术就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基本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爷爷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一辈子的榜样,因为是他告诉我从艺先做人,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小事。艺术源于生活,爷爷为我营造了热爱生活的环境,这样才成就了热爱皮影艺术的我。
请谈谈参加培训的感想和收获。
我很珍惜国家艺术基金组织的这次培训,让我有机会与全国的皮影艺术家交流皮影技艺,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掌握的宝贵经验,体会到了互联网时代带信息飞速传递和共享的高效合作。老传统、老工艺是时代的印记,代表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今,我用几十天就学到了皮影艺人们用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才能研究出来的技艺,这样的收获让我感到兴奋。我会牢记爷爷对我的期望,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感,为济南皮影开辟更宽、更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