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李姝昱)4月20日上午,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活动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报》社、宁波市委宣传部主办,宁波市奉化区委宣传部、宁波出版社、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
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由著名作家王宏甲、青年作家萧雨林撰写,2019年3月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多年来,浙江滕头村加强党的建设、坚持道路自信、发扬“一犁耕到头”的精神,深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全村没有暴发户,也没有贫困户,家家都是富裕户。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中国有个滕头村》打破了线性叙事手法,通过聚焦问题来结构文本,通过讲故事来阐明意义,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全景式反映了滕头村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
研讨会上,宁波市奉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邵方毅,《文艺报》总编室主任李墨波分别致辞。邵方毅表示:“《中国有个滕头村》不仅概括和提炼了滕头村的发展历程,而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值得基层领导干部认真阅读。”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帮助滕头村的发展开启新思路、整装再出发,为滕头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指导。李墨波谈到,《中国有个滕头村》主要具备几个特点:一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二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来引领叙事;三是内容活泼,善于抓住细节来塑造人物。在他看来,滕头村的发展成就,带给人五个启示: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四是坚持集体主义,五是发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
接下来,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城郊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文茂、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中央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梅敬忠、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高伟、中央党校乡村振兴项目首席专家邹一南、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郑寰等先后发言。大家开诚布公、集思广益,着重分析了《中国有个滕头村》的文本特色、创作成就,并积极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张文茂认为,从传统农村和农业向现代化转型,有三个关键:一是组织起来,二是进行产业革命或者是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及时调整经营方式和经营体制。梅敬忠指出,《中国有个滕头村》主动观照现实、反映现实,讲述了一个精彩、独特的中国故事,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是新时代创业史方面一部难得的文本。“再版时,希望加强文学描写、抒情色彩、图片展示。”他建议。
宁波出版社总编辑、《中国有个滕头村》策划编辑袁志坚介绍,本书重点回答了两个问题:滕头为什么了不起,滕头为什么不容易。这为当下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启发。他透露,宁波出版社已与多家境外出版社签署了版权输出协议,希望把这本书介绍给世界。随后,河北省阜平县店房村党支部书记刘淑军发言。他坦言,店房村和滕头村是“结对村”,受益于滕头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集体化道路,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经验。“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内容通俗易懂、真实感人。滕头人‘一犁耕到头’的精神让人感动、值得学习。”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表示,该村得以脱贫致富,从贫困村变成先进村,主要源于以下几点:一是“一犁耕到头”,二是始终坚持走集体主义的道路,三是敢于担当的精神。正如书中所写,成功通常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
最后,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的作者王宏甲、萧雨林在发言中,简要介绍了创作契机和过程。一部文学作品,如何真正做到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这是对作家的严峻检验。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言简意赅,发人深思。本书创作期间,两位作者在滕头村进行了扎实的采访,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鲜活的素材,加上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共同成就了这部有看头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入选2018年浙江省优秀主题(重点)出版物项目、2018年度宁波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李姝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