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开启了新时代的艺术长征
——在交响乐《使命》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国家一级作曲、指挥家屠巴海:
吕其明老师对艺术的要求极其严格,每个音符都经过深思熟虑,创作交响乐有自己的理论和思考。我第一次听说吕老以八十几岁的高龄创作《使命》时着实震惊,吕老在别人消遣的时候却在思虑中国的前途与国家发展的方向,这就是老一辈艺术家的使命,他们讲革命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上海爱乐乐团对乐曲的演绎十分精彩和出彩。
上海爱乐乐团的前身是广播交响乐团和电影乐团。上海是中国近代音乐的起点,更是中国艺术人文的中心。吕老师在这里创作出很多电影音乐,如今的《使命》又重启了新时代的艺术长征之路。
艺术家对国家的贡献是无穷无尽的。国家现在大力支持交响乐发展、繁荣交响乐创作,中国交响乐融入了社会主义特色,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极大热情与热爱,这对中国的文艺事业发展是一种推动。
吕老将自己一生对革命的感悟熔铸到作品中,这是他的使命,更是国家的一份宝藏。年轻人对革命是不会产生这样的理解的,因此他们对这个主题没有发言权。能创作《使命》的艺术家,必须是有血有肉有经历的老艺术家,这样的作品才会有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温度。现在的创作都讲究技巧、手段,对此我并不反对,但是对于我国的交响乐来说,旋律才是中国人民的底气。
《使命》全曲旋律很好,不宜做大的修改,但可以在细节处深度加工。对于这部作品而言,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人听着热血沸腾、产生继续跟党走的激情很重要。这种情绪的调动靠的不是音乐技巧,二是音乐的画面感。吕老师的音乐十分具有画面感,让人听起来就能感同身受作品中传达的情绪。
此外,尾声的处理十分重要,这段精彩了才叫使命。要让观众听出力量,让未来充满澎湃的力量。
交响乐在中国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的人太急功近利,总是试图打造神话、精卫填海,投资巨大。很多乐团到海外寻求“援助”,结果创造出带电子音乐的交响乐,运用八十几个轨道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制作。但这些对中国交响乐是重大的冲击,新时代到了,交响乐未来还是要回归传统,过于复杂的乐谱不见得适合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