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启动。在“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与创新性发展”传播论坛上,《国家宝藏》执行总导演汤浩发表演讲。现摘其中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国家宝藏》的播出,引发了全民的国宝热。让国宝活起来,让博物馆火起来,让零起点的观众爱上历史和文化,实现雅俗共赏的文化普及,告知文化真正的价值,成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这正是我们打造这档节目的初心所在。《国家宝藏》是如何实现这一初心,演绎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国家宝藏》是一档关于历史的节目。中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交织,包罗万象。文物,代表中华文化的民族基因,展现着先人的创作、情感、审美,以及一路走来的历史,每个都有着独特的DNA。通过这一档节目,我们想传递给观众的不是文物值多少钱,而是文物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节目策划之初,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就告诉我们:做好这个节目,一定要了解历史、了解博物馆。在与单院长沟通后,我们确定8家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并根据博物馆和文物的历史与现代确定每期主题。与各家博物馆打交道的过程,促进了节目与博物馆、文物之间的“交流”了解。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节目不断打磨完善,镜头下的博物馆、国宝、馆长都显得格外有质感。同时,了解了文物的历史,才能撰写出好的脚本。例如,我们在拍摄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时,邀请齐东方教授作为其今生故事讲述人。他的论文有60多部,学术论文往往是艰涩的,我们在通读他所有的学术论文之后,深入且全面地了解了这一国宝,从而精心编写出了这一节的精彩文案,加入了镜头切换、影像道具等细节,让整场节目已在书面形成展现。如此完整、有趣的文案也赢得齐东方教授作的信任,达成非常好的合作。
《国家宝藏》是一档国际化的的节目。克莱尔•汤姆森是我们英国的导师,在节目研发很有影响力。她给我们的节目提出几点意见:节目包装国际化、逻辑结构简洁化,舞美、灯光等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打造。越简单的舞美越能装进中国传统的美,呈现出的古代场景都非常的美,没有一点艰涩。在我们的节目中,大家应该已经发现,这也是这档节目的优点所在。今年,我们参加法国戛纳电视节,跟国际上最大的销售公司推介《国家宝藏》的节目模式,惊喜地发现,《国家宝藏》其实已经在海外有一定的影响力了。
《国家宝藏》是一档有趣的节目。作为讲故事的节目,如何将故事讲得有趣是个大难题。但我们突破了这一问题,通过明星的讲述和演绎,将国宝的前世故事展现出来,这个环节设置为节目增添了光彩度。曾有媒体记者问我,《国家宝藏》是不是以明星取胜的?我想说的是:我们请了27组明星,但我们跟明星达成了非常关键的共识就是,国宝才是这个节目的明星。
《国家宝藏》是一个开放心态和当代情怀的节目。中国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王晓鹰是国宝守护人,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他提出建议说:“节目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当代的情怀。”通过对“当代的情怀”的深入思考,我们让国宝与当今社会建立了联系,这也就有了航空发动机和云纹铜禁、虎符与密码学的关系的相关解读,让国宝以不同的形式活在当下。
《国家宝藏》播出之后,影响力很大,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个节目的力量。它是用正确的方式打开和演绎了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