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塑造需“内”“外”兼修
——在芭蕾舞剧《哈姆雷特》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俭(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编导室主任):
我是第一次看这部剧,感觉这是上海芭蕾舞团联手海外的顶尖创作团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芭蕾舞艺术高峰一次成功的冲刺。刚才听到导演先生的发言,由衷的敬佩大师级导演虚怀若谷的胸怀和精益求精的境界。上海芭蕾舞团作为主创,在创作、投排、修改提高上,起到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主控能力,这一点也是值得赞赏的。
这部戏运用最前沿的高科技手段,将传统芭蕾舞开掘出全新的意向和活力,在许多方面都有创造性的突破和超越。用视觉的美妙来演绎心灵的煎熬,用足尖的跳跃来掀起情感的风暴,用肢体的灵动表现灵魂的震颤,用适合舞蹈的方式和脚步提炼了莎翁原著的精髓,使戏剧舞台化在这部剧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同时我想谈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期待这部剧可以改得更好。第一点是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人物内心刻画的复杂性。刚才导演先生谈到了母子关系的处理,包括母亲、国王、恋人,每一个人物现在都已经栩栩如生,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可以更细腻、更复杂化一些。因为这部戏最大的亮点,就是特别着重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成了整部舞剧的灵魂。
第二点是希望进一步提升演员对形象塑造的表现。比如哈姆雷特在全剧中没有一分钟下过台,有比较多的时段是在台上坐着的,这一状态下的表现力也应该得到重视。当我们特别沉醉于欣赏哈姆雷特舞段的时候,希望他静止状态依然充满了感染力,让我们不仅能通过他的舞蹈,也能通过他的静止状态,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波澜。
第三点是能不能进一步清晰人物关系发展和变化的层次感。母子关系、恋人关系、父女关系,在全剧中都是在发展和变化的。这个发展变化的脉络有些地方还是缺一些层次,有一些段落略有重复感,比如恋人之间的双人舞,他们的情感在什么时段达到了什么程度?在哪一个节点上出现了逆转?包括母子关系,爱与恨的交织,也是要有变化的。把这些层次感表达得更加清晰一些会更完美。
第四点是能否加强一下戏剧的舞蹈化。看了下半场以后,觉得上半场不太过瘾,开场显得平了一些。比如击剑决斗那场戏的情绪过软,矛盾冲突没有凸显出来,像这种段落,它的舞蹈化应和戏剧性结合得更紧密。
第五点是希望能进一步突出放大一些情节的关键点,比如母后饮毒酒自尽那场戏,这是在人物命运点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情节。但是在有震撼力的群舞场面里似乎有些被淹没。建议把母后饮毒酒提前一点,灯光处理上让观众更加瞩目,类似这样的关键情节,可以考虑将焦点再放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