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的每段人生都是“一出好戏”
——在话剧《张謇》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范小宁(《剧本》主编):
这是第一次完整地看了话剧《张謇》。对于张謇这一人物和他的人生经历,感觉真的很震撼。南通艺术剧院选择了这样一个题材,虽然有很大难度,但非常有眼光,因为这是一段十分有价值、非常值得书写的历史,张謇这个人物和他传奇的一生又是那么充满戏剧性,立在戏剧舞台上一定会很有光彩、非常好看。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题材。
关于张謇传奇的一生,我们这代人已经不太了解了。我觉得他的每一段人生,都可以写成特别好的戏。张謇是一位具有传奇性的人,他不光是一位实业家,还集思想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一生办了200多个企业,办了300多所学校,但最后却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我觉得编剧在整个作品切入点的选择上是巧妙的。戏从张謇的70大寿开始,在风光的祝寿中表现他正陷入企业危机当中,切入点非常好。看得出来,导演在二度呈现上也理解了作者的意图,顺势而为。这部戏不同于过去传统的话剧创作方法,风格上更多的是在叙述。当然,这部戏还不能算是一个典型的叙事体话剧,还有几处情节性比较强的戏剧处理,但整体上是更偏重于叙述的。
我觉得在细节上还需要再磨一磨。比如,对张謇这一人物的塑造,他的叙述角度要更丰富一些,赋予张謇更多的色彩。情节过平,又是大段大段的叙述,会让观众疲倦。在叙述的时候,应该有更多起伏的戏剧性变化,一台戏整体要往上走,一直推向戏剧高潮。如果没有层次的跌荡、缺乏戏剧性的变化,对人物的塑造会有所损伤。
同时,我在看戏的时候一直有这样一个疑惑:像张謇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实业家,他怎么会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企业面临什么状态?再让他扒拉算盘去算账目、了解企业状况,如何体现他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当然,我觉得这场戏十分好看,导演的节奏也把握得十分准确,但却完全没有表现出张謇这样一个实业家的身份。也许,至少在我看戏的时候,感觉在这段戏在塑造人物上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再有,我觉得这部戏没有表现出来的是,70大寿时张謇已经马上要破产了,他在回顾自己一生的努力时,他有没有想到自己有多少时间是在跟当时那个时代抗争、跟自己的命运抗争,有多少时候是在做不可为而为之之事?这一点在戏中我觉得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张謇这个人,其实我觉得他是一个时代性的悲剧人物。
戏中有几段老年张謇和青年张謇相对的戏,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的年轻时代与年老时代是有贯穿性的,现在看,青年张謇和年老张謇的对手戏,像两个不同的人物在对话,不像一个人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在对话。其实应该是有联系的,但现在看不到,也许是我的问题,我没看出来。
现在的舞台,硬件做得比较好,表现了民族工业的背景,很有气势,也很好看,但我总觉得还少了一种江南的气氛。要表现出时代气氛的话,舞美方面还是需要再想一想,如何在这样一个铁的框架中融入进去。
最后,目前舞台上,张謇作为一个主要人物,是十分突出的,但次要人物的塑造比较弱。其实我觉得,舞台上的主要人物是需要次要人物来烘托的,一部戏剧中的人物要有层次,不同层次的人物塑造都非常重要。这部戏的次要人物塑造需要加强。
总之,这是一部很有基础的戏,也有非常大的提高空间,相信经过进一步的打磨,会取得不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