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语言不应被淡化
——在舞剧《长征·九死一生》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邓东源(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此前,我在部队待了36年。一提到长征,我们都充满了感情。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即将过去,第二个一百年值得期待。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今天这代人手中。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红色基因怎样传承下去?离不开优秀文艺作品。关于舞剧《长征•九死一生》,我谈三层意思:
第一,该剧走到今天,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演给谁看。在这点上,主创团队处理得比较好。创意、手法、作曲等,都比较吸引观众,尤其是90后、00后之类的年轻观众。包括剧中的演员,为何会被感动而边哭边演?但长征的故事脍炙人口,相关题材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怎样超越,有着一定难度。
第二,民族音乐语言被淡化了,这点要引起重视。《长征•九死一生》虽然是一部现代舞剧,但题材是长征。既然如此,在不看舞蹈、只听音乐时,就应该知道这是中国的长征。剧中大量使用打击乐,例如第二环节、第五环节等,且缺少变化,对故事讲述造成了一些障碍,建议改进。
第三,如何用民族音乐语言,来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一个现实、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渗透和入侵,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舞剧《长征•九死一生》启发我们,用现代手法表现红色题材,要突出民族音乐语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