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蓬勃发展,但在人口“红利”和影院银幕等刚性增长之余,电影产业仍有待于全面优化和“升级”。如何提升作为生命线的电影质量?如何强化质量提升的保障机制?如何规范电影的全产业链机制?如何建构一种兼顾电影的技术/艺术、工业/美学、技/道特质的“工业美学”原则?如何建设中国电影的新时代?这些都是当下中国电影创作界、学界、业界实践与思考的共同主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大学人文论坛召开了以“迎向中国电影新时代—产业升级和工业美学建构”为主题的研讨会。
庞洪(麒麟影业董事长、制片人)
作为影视行业的一线从业人员,我一直在思索和探索中国电影工业化制片人中心制的道路。以目前的数据分析,2018年后中国或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该如何与好莱坞同台竞技。为此我曾赴好莱坞考察,参与了《血战钢锯岭》的制作。麒麟影业共有三部全盘控股的电影交由好莱坞影视制作,同时我们也深度参与、学习了制片流程,包括国际退税、国际销售、北美发行。国际化这条路很艰难,但是我不后悔。我也没有一味追求资本,在《画皮》最成功的时候我们寻求上市。我只是想实实在在地做一部电影
自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市场化,2008年中国电影彻底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已达到500多亿,这样巨大的发展需要来自各方各面地整合。电影是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做成的,其背后需要庞大的制作团队作为支撑,更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资本。这就需要一个综合素质极高的制片人或者制片团队来整合资源。
所谓开启新时代,主要从四方面着手:第一,我们有四个“xin”,一个是不忘初心的“心”、一个是创新的“新”、还有现在互联网的时代芯片的“芯”(我们要有互联网思维)、最后是诚信的“信”——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有信念、信用和诚信。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强有力的制片团队,整合所有优质资源创造新模式、新类型、新题材下的新产品。
中国电影不能单纯依靠票房来收回成本,这样会加大投资风险系数。近年来艺术文化特色小镇炙手可热,影视产业可以将其作为第一工业阵地,将文化艺术小镇、文化产业基地作为宣传阵营,其成本可以直接通过文旅地产项目进行回收,减轻票房压力,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内容创作中,甚至可以量身打造定制产品。电影人可以通过演员、创意将电影这一产业链拉长、拉深,替制片方分担风险。
(光明网记者石依诺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