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苏州市滑稽剧团名誉团长 顾芗:
张家港锡剧艺术中心有一种工匠精神,百折不挠、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多年来一直在精益求精,甚至可以说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锡剧《三三》我已经看了多次,昨天的呈现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舞台呈现风格非常清新,唱腔优美、表演流畅、灯光明亮,服装呈现出乡村与城市的很大反差,做工精致、细节讲究。总而言之,一个字:美;两个字:很美;三个字:非常美。
首先,从演员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分寸感的拿捏也有很大的提升。除三三的扮演者董红之外,让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少爷的扮演者——青年演员沈科。应该说,我是看着沈科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第一次看他演出的时候,舞台上的演员需要拽着他、拖着他;但现在,他在舞台上已经有了一种可以掌控少爷这一角色的潜质,这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少爷这一角色至关重要,从故事来说,沈科演的“少爷”是主角,是主导乡村少女三三的另一核心人物。只有“少爷”的角色完成了,三三的命运才会随着“少爷”的引领走出去。当然,表演还有待提高,其他演员也是一样。
群众演员的整体表演比较干净,也很漂亮,很好地烘托了整部戏的推进氛围。在戏中,演员们将戏剧程式形体与现代表演方式融洽地结合起来。但这时,导演也需提醒演员,在完成舞台表演时,不要过于看重形体。毕竟,这是一部现代戏,很多形体不要为了做而做,而要心里有了再做,做出来才会非常漂亮。
从唱腔的设计来看,主角三三有些唱腔被设计为清唱,我觉得有些不太适合她。因为董红的嗓音比较窄、高、尖,有时候让观众感觉有些“托不住”,会担心“低音能不能唱下去?”“会不会走调?”,反而不享受。昨天我作为观众,就有这种担心。唱腔需要根据演员的嗓音条件来设计,“量体裁衣”,尽量扬长避短。
从服装来看,改进很大。三三的小碎花服装很好,少爷有一套白色的短中装,不好看也不合适。既然少爷是从城里来的,为什么不能有一套那个年代特有的白色学生装呢?这样的话,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反差就凸显出来了。还有周护士的一套衣服很繁、很花,她需要的是城里特有的那种带气场的服装。因为在《三三》的舞台上,比服装的繁和花肯定是比不过乡下人的,有时候需要简化,反而显得“另类”、好看,有反差。
“桃子”这一人物,修改后出场有所减弱,在表演上起到了烘托作用。现在看来,三三要离家的力量似乎比修改前更强了。桃子为什么疯?她进城后的心态是什么?是因为得不到心爱之人而只能接受媒妁之言、包办婚姻?在这样一个挫败的生命身上,三三是因为看到了包办婚姻的失败才要逃出去?还是因为想读书才要逃出去?这里,还有一些摇摆。
再说说导演。韩剑英导演已经娴熟地驾驭了江南风格的表演样式,对演员从不熟悉到熟悉,对舞台的呈现和观众的需求,现在已经掌握得得心应手,这是最大的优点。但还有一点不足之处,不知是导演的原因还是剧本的问题。最后杨家姆妈在喊“三三回来吧……三三回来吧……”三三说:“我回不来了。”戏到这里,其实就可以结束了,观众已经懂了。现在的结尾有些繁琐、拖沓。
“回不来了”这句唱词出自三三之口,三三已经知道自己走出去肯定会“破茧化蝶”,已经是“回不来了”。我们无需写下去,以这一句作为结束,让观众去想、让后人去评说三三到底怎么了。对于结尾,观众也可以有争论,三三到底是走还是留?但我们作为创作者,不应该为观众去划句号,而应该让观众多一些遐想。这样我们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留给后人。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