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天津评剧院院长 曾昭娟:
锡剧《三三》,把一部散文式的短篇小说搬到舞台上,有着一定的难度。在题材选择上,甚至可以说是大胆的。但从文学风格到舞台呈现,又很符合锡剧的气质。全剧没有过多地营造戏剧冲突,从文学意象到舞台具象,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江南诗意氛围,如清新微凉的晚风轻轻拂过,娓娓道来、韵味隽永、灵动雅致;那湿润清新的水乡,如诗如画、让人沉醉。从中可以看出,主创团队对现代美学的主动追求,以及一个好演员对艺术的直觉。
首先,这部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音乐形象很突出、很准确。开幕的溪水叮咚,灵动、跳跃,迅速将观众拉入特定情境中,美妙的唱腔让人随着角色命运的跌宕起伏去感知人物心灵的细微变化。锡剧很好听,主演董红的声音条件也值得一提,江南女子独有的柔美音色所带来的抒情唱腔,十分动人,轻快悦耳。
其次,为人物设计的形体富有特点,表演惟妙惟肖。三三的形体动作,都是围绕着塑造一个纯真、可爱、清透的乡下姑娘而设计的,同时也非常戏剧化,符合中国戏曲“无动不舞、无声不歌”的美学精神。董红表演的形体动作,就像长在身上一样,几乎实现了无痕迹表演。这样一来,舞台上三三的灵性和光彩,马上就能吸引观众。
最后,道具使用得恰到好处,表现手段非常丰富,有几个地方尤其巧妙。例如拐杖、篮子、金针花、书本等,可谓物尽所用,都没有浪费。每个道具的使用,都成为配合演员表演的支点。把传统戏曲动作和现代表现形式进行了很好的糅合,也充分展现了演员的技术技巧。
最后,提一点小小的建议。桃子结婚的场景编排得非常好,既有视觉美又展现了民俗特点。但遗憾的是略显突兀,桃子的出现和转变,如何与全剧风格保持统一、更具有诗意,希望能够继续斟酌。
不过,瑕不掩瑜。题材好、演员好、导演好、舞台好、音乐好,用现代戏曲思维开拓舞台格局,共同成就了今天的锡剧《三三》。浓浓的诗意、纯美的意境,耐人寻味。北方已经入秋,但一入张家港,就像做了一个美丽的江南轻梦一样。空气中带有江南独有的温润,如同曼妙、精致的锡剧,让人心旷神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文成就一个剧种。希望锡剧《三三》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能够越改越好,成为真正的舞台艺术精品。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