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 陈彦辉:
我是第一次看舞剧《家》,所以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来跟大家交流。我从事的是文学研究,下面我结合自己所学,谈一些感受。
首先,昨晚的演出是非常精彩的,做到了川人故事、川人讲述,川人舞剧、川人演绎,较好地诠释了经典文本的主题。舞蹈语言、音乐、舞美和灯光等都配合得很完美,对观众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视听享受。
对这个剧的定位,跟前面的专家的意见一样,我也认为应该是抓精品、攀高峰。其实,能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说明该剧本身的水平已经很高了,而我们的出发点是想通过精雕细琢,使其更加完美。何川导演一直在努力忠实地诠释巴金先生的这部经典,将其从一部文学读本,打造成一出高雅的舞剧。而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也能看懂《家》,这对原著和舞剧的推广都有极大的帮助。
众所周知,《家》是文学大家巴金先生的经典著作,是其《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越是这样的经典作品,对导演改编来说,挑战也就越大。因为经典文本内涵非常丰富,越是经典就越难阐释。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的阅读体验是不一样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看过原著小说的观众来说,他可能是对比着自己记忆中的情节来看舞剧的;而那些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观众,他们更多地是从舞蹈的形式及表现来欣赏这部剧的。我本人阅读过小说版本的《家》,我昨晚的观剧感受是,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对这部作品做到了忠实的诠释。看得出来他们是真正阅读了这部经典著作,也理解了它的内涵。
当然,我也提几点建议:
第一,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能不能更加鲜明,即每个人物的冲击力是否可以更强一些。不光要考虑到阅读过这本小说的观众,还要充分照顾到没有阅读过小说的观众,因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扮演瑞珏的演员在做孕妇状的时候,没有读过小说的观众,对该演员的动作、剧情的设置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
第二,故事情节的演绎能不能更加丰富一些,即故事性需要更强。
第三,希望川味更浓一点,即增加四川文化的元素。四川文化的地域色彩是特别鲜明的,怎样在不改变、不影响、不违背原著基本内核的前提下增加哪些特色,增加哪些文化元素,让其走向全国的时候,观众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四川味儿。
另外,从观众的角度来提一个小的建议,就是是否可以在节目单种附上这个剧目的一个简单的故事梗概,让大家看的时候对其情节有一个基本了解。
(光明网记者付双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