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四川音乐学院院长、一级作曲、教授 林戈尔:
现在大家都在讲“两创”概念,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这两个方面来说,舞剧《家》现在有点过于拘泥于原著,需要再开放一些。这个戏就是让人感到意外,然后再收回来。经典剧目《办案秀才》中有一个令人震撼的情节转换:一个官员来给他授衔,他喝了一杯酒之后发现自己中毒了。但目前看来,舞剧《家》里面没有这种转换,都是按原著的五个板块在套,舍不得去割舍一部分。以专业的角度来看,在演出呈现的音响的纵深感上,没有音响乐队的比例,没有音响气质的表达。我的建议是《家》一定要用交响乐团,一定要以最高的水平面向市场。用交响乐队伴奏,然后再配合一些乐器,真的就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第二,戏曲、民歌、舞剧的关系。这三张皮怎么弄到一块儿?我们熟悉的《红色娘子军》最先开始的“万泉河水清又清”那一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戏曲音乐太戏曲化,民族歌曲太民族化。《家》的交响乐队的音响比例是真的,如果把死板的音乐动态地调整到有高潮有落潮,相信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还有就是主题音乐在舞剧剧情的发展、落差上几乎没听见。人物主题贯穿得不太明显,应该在音乐风格上有区别与统一。如何用西洋音乐去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精心打磨一下。此外,特有的形象塑造的对比不够明显,“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这两个对比就有差别、很明显。音乐本身的地域特色的定位,除了川剧插进去之外,里面没有音乐主题,你说它是成都的?没有有力的证明,哪怕一个“槐花几时开”或者什么音调把它舞剧化都可以。总之,中国地域特色和舞剧专用的概念以及风格、文化等不太明显。
我们的民歌戏曲概念怎么舞剧化,很难,但一定能够做到。为什么要批评,因为所有的舞蹈里面,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集体舞。舞剧一定要有形式,虽然形式主义不对,但没形式就什么都没有了。歌剧就唱,话剧就讲,哪一段集体舞能够像“天鹅舞”那样保留下来?没有。就舞蹈的单一性和复杂性来说,没有辅调的处理。舞蹈中有太多个性化的表演,太多丰富的语汇,太多照应、复杂性的反叛,给观众一种百花齐放的感觉,但缺乏整齐划一的舞段。有一段三人舞没表达清楚。要是两个女人爱恋一个男人那就对了,而不是两个女人去抢一个男人,这个感觉就不是很合适。
大家都在夸奖那个椅子。要在椅子上注入舞蹈的概念,不然它就只是一个道具,是纯粹文学造诣的一个道具。原著中的五大板块能不能减,戏份上能不能减一点?而且,要理清谁是主演,评职称谁是一号,现在感觉这些有些说不清楚,戏份都差不多。
在情节的梳理和放弃的选择中,有放弃就很高明。但是老三出来晚了,两个人性格不同的表现应该给观众强烈的感觉。何老师的舞,藤缠树的功夫很好,两个人交织在一起的双人舞非常感人。所有的舞蹈都应该在故事里面,不管集体舞还是双人舞,要有能拿出来可以在全世界的舞台上表演的舞。我衷心地希望,四川有一段什么场合都能用、特别好的舞。
(光明网记者孙云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