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评剧院艺术指导、北京演艺集团艺委会副主任 王亚勋:
闽剧《双蝶扇》能够从15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10个滚动资助项目,说明该剧所取得的成绩已不负众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水平。
首先从音乐上来说。对音乐的评析,不能孤立看待,要依据剧目自身是现代戏还是新编历史剧或传统戏来界定;还要结合剧目的主题精神、思想内涵、剧目风格、人物形象等来看。创作音乐的前提是必须先读懂、弄清剧本的要求,明白并遵从导演的追求,以用音乐进行表达。我之前有所顾虑,该剧是否坚持了闽剧的核心发展理念和审美特征?是不是凸显了闽剧的剧种特色和艺术特点?通过观赏,我感到《双蝶扇》完全符合这样的要求。
闽剧是一个有着很强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剧种。它雅俗共融,古今适中,包含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特点。《双蝶扇》应该说十分具有代表性,代表了闽剧的审美特征和剧种特征,题材选择非常准确。
第二,该剧的主题思想实际是对美好人性的崇敬和对道德善良的呼唤或彰显,展示了面对无常人生时人与人之间的善良、真诚和美好。既然主题非常明确,那么音乐就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创作,充分发挥音乐的灵魂作用,并进行极强的情感抒发与渲染。现在该剧的主题是清晰和明确的,但仍需建立相应的戏曲事件来支撑。同时,这些事件还要讲究基础性和合理性。比如,为什么林梦卿家里非要让她嫁人?要有一个合理的原发基础。
第三是结构和样式的问题。该剧到底是悲剧还是正剧?还是悲喜剧?如果是一个爱情的悲剧,那就要有爱情的美好。如果没有美好做铺垫,就很难将观众带入诸如《人鬼情未了》和《牡丹亭》的境地。如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我认为如果说它是一个因爱而成的悲剧,则与具体呈现有距离。
《双蝶扇》是闽剧也是戏曲草根性的代表,是人民性的代表。由此还可以联想到评剧的《花为媒》,都是在误会和信息不畅中把人物和事件的喜怒哀乐轻松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总之,《双蝶扇》的主线清楚、主题明确,既有对温暖美好的憧憬,也有着命运无常的坎坷,这些都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下一步,该剧需要在一头一尾上下功夫。做好启,更要做好合。音乐也需要在以上方面加强和完善后进一步提升。就音乐而言,就是要在剧种的特色化、音乐的个性化、主题的灵魂化和人物的形象化上进一步打磨,再上一层楼。
以上仅是个人肤浅理解,难免谬误。
(光明网记者孙云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