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布莱希特只是在“假装”娱乐观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布莱希特只是在“假装”娱乐观众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11-21 09:31

  作者:贾力苈

  作为一位在《戏剧小工具篇》里宣称“使人获得娱乐,从来就是戏剧的使命”的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应该乐于见到今天的观众将《三分钱歌剧》视作一部充满通俗娱乐气息的德语音乐剧。但紧接着,他大概也会眉头紧锁,继续基于新的时代背景修订这部作品。因为除了娱乐观众,布莱希特曾抛出更重要的追问:什么样的娱乐才适宜我们?该如何用戏剧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以娱乐的方式讨论人类的道德问题?

德国柏林剧团在北京人艺上演《三分钱歌剧》摄影/孙小宁(除署名外)

  近日,德国柏林剧团的《三分钱歌剧》在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上演,此前还完成了上海场的演出。该剧改编自约翰·盖伊1728年完成的《乞丐歌剧》,是一部以社会批判为主题的音乐戏剧。在首演近百年之后,《三分钱歌剧》收获了中国观众的热情回应。

  这是因为布莱希特的戏剧理念从未过时,还是观众的“误读”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新的审美活力?一部有近百年历史的德国戏剧,能为今天的中国音乐剧创作提供哪些启迪?

  充满争议却掀起“三分钱热”

  布莱希特与其妻子,也是重要合作者海伦娜·魏格尔,于1949年共同创建了柏林剧团。1954年,柏林剧团正式入驻船坞剧院(又译希夫鲍尔达姆剧院)。直至1971年魏格尔去世前,剧团不仅致力于创排布莱希特的作品,践行对现代戏剧发展影响深远的布莱希特“史诗剧”理念,更培养出以恩斯特·布施为代表的优秀演员,还通过“模型书”(记录舞台演出的图文档案)等形式,完整记录下布莱希特一批作品的原初演出样貌。直至今日,船坞剧院仍是演绎布莱希特作品最重要的舞台,而这里也是《三分钱歌剧》首演的场所。

  1928年8月,由布莱希特与伊丽莎白·豪普特曼合作编剧、库特·魏尔作曲的《三分钱歌剧》,首演便获得巨大成功。虽然当时的戏剧评论好坏掺杂,也有不少评论对剧中五花八门的娱乐色彩表达不屑,但观众却满意而归,不仅演出现场有观众跳起来鼓掌,对剧中插曲高喊“安可”,此后柏林的街道上,也时常能听到人们用口哨吹起剧中的旋律。观众的热情,虽然大多是出于剧中能激发观众非理性情感的浪漫爱情与音乐旋律,但这部作品却在事实上掀起了柏林这座城市的“三分钱热”。

  不仅如此,“三分钱”也成为布莱希特在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作品。早在1933年布莱希特离开德国之前,该剧就已被翻译成18种语言,在欧洲舞台上演超过万场;仅柏林首演后的一年内,就衍生出46个演出版本。此后,有两个版本值得关注:一个是1956年在米兰小剧院首演的版本,其导演正是此次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剧目《一仆二主》的首版导演乔治·斯特雷勒;另一个是1954年由马克·布利茨坦改编的《三分钱歌剧》,该版本在美国连演2000多场。

  布利茨坦的版本不仅成为当时演出时长最久的音乐剧,更间接推动了美国音乐剧的发展,尤其是在“如何以娱乐的方式讨论社会问题”这一方向上。此后,更有大量流行歌手翻唱剧中歌曲。柏林剧团也始终将《三分钱歌剧》作为重要的代表剧目,在此次与中国观众见面的版本之前,剧团演出时间最长的,是2007年与罗伯特·威尔逊合作创排的版本。

  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歌剧》由一段序曲和九场戏构成(首演为八场戏,1931年修订为九场,新增《争夺财产之歌》),保留了原作《乞丐歌剧》的大部分核心情节,将故事时空更新设定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一个既诞生了《雾都孤儿》、又活跃着“开膛手杰克”的复杂时代。

  而布莱希特的真实目的,是以此映射当时魏玛共和国的社会问题。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在英国女王加冕典礼前夕的伦敦街头,强盗麦基与当地的警察局局长布朗是曾经的战友、如今的亲密朋友;麦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乞丐头子皮丘姆靠着雇佣社会弱势群体、提供行乞道具,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大发不义之财。后来,麦基与皮丘姆的独生女波莉恋爱结婚,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皮丘姆夫妇。他们联合麦基常去光顾的风尘女子珍妮,迫使警察局局长布朗逮捕麦基。麦基经历了被捕、越狱后,最终还是被送上绞刑架。然而,全剧结尾的转折颇具深意:皇家骑马使者突然到来,不仅带来了对麦基的赦免令,还宣布他加官晋爵,赐赏金无数。最终,全剧在荒唐场景中落幕。

  复古又贴合当下

  此次来华巡演的《三分钱歌剧》,出自澳大利亚裔导演巴里·科斯基之手。科斯基曾任柏林喜歌剧院的艺术总监,他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一直偏爱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表达严肃议题。

  2021年,他为柏林剧团创作了这版《三分钱歌剧》。作品在保证剧情与台词忠于原作的同时,将通俗娱乐色彩极大强化。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以现场乐池小乐队的演奏拉开序幕,剧院幕布升起后,出现一面缀满银色亮片的幕帘,帘后先探出一颗额头沾满绿色闪粉的脑袋,唱起经典的《尖刀麦基》之歌;随后,皮丘姆的两条腿从帘后伸出,他走上前台,正式开启故事。

  剧情推进至麦基与波莉的婚礼场景,当波莉唱起《海盗珍妮》时,银色幕帘缓缓升起,核心表演区才真正出现在观众眼前。舞台由六个可移动的巨型黑色几何框架组合而成,框架内分布着不规则的平台、阶梯与可开合的机关板,供演员穿梭攀爬。不过在多数时候,演员会从不同方向爬至其中一个狭窄空间,在定点光的聚焦下直面观众表演。

  这套看似简约中性的舞台设计,在观众视野中,时而象征穷人居住的逼仄房间,时而是复杂的感情迷宫,时而又化作伦敦城市的街道。上半场临近结尾时,导演安排了一场警察在街头追捕麦基的场景,两人顺着攀爬架横向穿越舞台,警察最终在舞台另一侧的角落里被麦基刺死。麦基满脸鲜血回到舞台中央,唱起《人类靠什么而活》,抛出全剧的核心思考。

  科斯基让这个故事在舞台上更显荒诞,演绎风格则在复古与浮夸间切换。如麦基的情人之一露西夸张的神经质表现,放大了人物动机中情欲的成分。此外导演还对布朗与麦基的人物关系做了调整:警察局局长“老虎布朗”由女演员饰演,这种改动意在强化两人之间情感的暧昧,两人的烟熏妆与夸张的喜剧肢体,也致敬了布莱希特深爱的卓别林,复刻了20世纪20年代的艺术风骨——不止于柏林,这版《三分钱歌剧》会不断让人联想起那时的齐格菲歌舞、包豪斯艺术设计、卡巴莱时事讽刺喜剧等时代印记。

  在麦基被送上绞刑架之前,布朗推着吱呀作响的小推车,机械僵硬地横穿大半个舞台来到他身边,以笨拙的肢体亲手喂他吃下芦笋,滑稽的场景充满讽刺。全剧结尾,麦基悬于半空中,饰演警察局局长布朗的演员摇身一变成为女王的骑马使者,宣告对麦基的赦免和嘉奖。麦基在空中做出各种夸张庆祝动作,落地后换上西装,俨然一副上层阶层模样。此时,舞台上空降下写有“LOVE ME(爱我)”的巨型灯牌,配合他矫饰的笑容,让观众在笑声中意识到,虚伪从未退场。

  科斯基也不失时机地在结尾为自己的演绎加上了宣言,提示观众这一晚所见的仅是光所照见的,而那些光照不到的黑暗之处,正潜藏着更大的危险。

  若将始终提醒观众保持理性观剧距离的“间离效果”,视为评判《三分钱歌剧》是否继承布莱希特理念的核心美学标准,那么科斯基的舞台呈现不乏“布莱希特式”的巧思。比如皮丘姆宣告他的黑心乞丐生意时,会与身置观众席间的演员展开现场谈判;现场乐队不仅负责伴奏,还同时扮演麦基那群臭名昭著的强盗手下,麦基也时常与乐手进行对话;演员时常切换至“第三人称”念起舞台提示,向观众直接叙述;还有那些刻意设计得夸张怪异的肢体动作,引发笑声的同时又提醒观众“我在观看”。

  然而从总体上看,科斯基并未将过多精力放在如何在当代剧场强化间离效果上。他毫不回避《三分钱歌剧》中那些最易引发观众非理性情感的旋律,连各场次之间的过渡也未强化设计来打断,反而让观众更自然流畅地沉浸在通俗娱乐的音乐戏剧氛围中。也正因此,剧中唱段里音乐与歌词的不协调关系,以及布莱希特鲜明的批判立场,得以通过一种更直接、更具冲击力的方式直击观众。正如《人类靠什么而活》的演绎场景,演员在麦基的领唱下,冲着乐队和观众喊出了歌词,将创作者对贫穷、道德与犯罪的思考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观众既因旋律产生共鸣,又因台词引发思考,这是导演手法的精妙之处。

  永远未完成的演绎

  与其说科斯基的这个版本将近百年历史的《三分钱歌剧》重新拉进今天观众的视野,不如说,这部作品从未过时,始终在迎接不同时代的重新激活。这不仅是因为其在歌剧、音乐类型上的尝试与突破,更在于剧中从台词、情节到舞台演绎营造的多重矛盾与辩证关系,探讨了许多至今依然与现实有关的主题。

  《三分钱歌剧》首演后,布莱希特就与出版社和当时重要的电影制作公司Nero签订了电影改编协议;但很快,他就因公司没有充分重视编剧创作意图而提起诉讼。布莱希特虽然败诉了,却写出了比法院判决书还长的《三便士诉讼:一项社会学实验》。1931年,他对剧中情节进行了调整修订。

  2018年,电影《三分钱电影》上映,以上述《三分钱歌剧》电影创作的争议为题材。片中饰演布莱希特的,是因邵宾纳剧院的演出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演员拉斯·艾丁格。在一次有关电影的采访中,艾丁格被问及为何这个故事至今还值得被讲述,他表示:“希望人们终于能听进去布莱希特的话。”而布莱希特为了让观众“看进去、听进去”所采用的戏剧方法,对今天的创作来说,仍是充满无限延展与多元应用可能的“小工具箱”。

  科斯基的演绎再次证明,创作者无法阻挡观众因《尖刀麦基》《海盗珍妮》《大炮之歌》的旋律而产生情感起伏,也会有观众因为舞台上麦基的迷人与诱惑,失去了理性的判断。然而,如果这一晚,布莱希特剧中的哪句台词让你产生了些许不安,或是勾连起对现实生活的思考,那么布莱希特便没有过时。而他始终坚持的在通俗娱乐氛围中讨论严肃问题的方法——戏剧演出中各个要素具有独立属性,尤其是通过打出歌曲标题、让演员在演唱前变换位置等方式,将音乐元素与其他娱乐元素进行区分,以强化其对创作者立场的表达,这些对今天音乐剧甚至所有剧场创作都具有重要启发价值。

  布莱希特曾说,自己研究中国戏曲的“陌生化效果”是为了改变社会。而我们今天再次重新审视布莱希特,也可以从中学习如何看待艺术与思想、娱乐与道德的辩证关系,如何在创作中更好地寻求商业与艺术的平衡,创作出更富于娱乐与思想性的音乐剧。而《三分钱歌剧》也将在今后继续更迭的语境中,不断生发出新的活力与意义。(贾力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网络直播评审的喜与忧

  • 《破壁与神游》:生命与诗学的量子纠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何如此重要?“根基”二字有何深意?实体经济又该如何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主攻方向,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
2025-11-19 15:41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