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明星跨界出书,靠流量还是靠实力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明星跨界出书,靠流量还是靠实力

来源:齐鲁晚报2025-11-19 09:07

  作者:刘宗智

  11月12日,第四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在京颁奖,《猫鱼》《灯火》《欢迎来到人间》共同获奖。其中,自传体散文集《猫鱼》由演员陈冲创作,出版于2024年,评委评价其“有力地证明,作为电影艺术家的陈冲,其才华不仅表现在电影空间,也在华文文学创作领域有着醒目的呈现”。

  明星提笔

  回溯过往,1995年赵忠祥新书《岁月随想》的畅销,可视为国内名人出书热潮的起点。如今,明星出书已成为文创产业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他们或许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作家”,却以“写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其中。

  近年来,多位文艺明星陆续推出新作。刚刚过去的10月,演员郭晓东出版散文集《那个地方》,以细腻质朴的笔触,回溯了其从山东农村走向世界舞台的成长轨迹,童年乡间的宁静美好、打工生涯的艰辛无奈、北漂岁月的迷茫坚守,在书中皆有生动的展现;今年8月,歌手龚琳娜推出成长随笔集《做自己不忐忑》,以日记体形式记录作者40岁至50岁期间经历的“中年觉醒”历程,涵盖事业起伏、健康危机等人生挑战,剖析歌曲《忐忑》爆红后的迷茫与蜕变。此外,歌手邓紫棋推出长篇科幻小说《启示路》,脱口秀演员小佳出版散文集《蜉蝣直上》,明星经纪人杨天真也相继出版《通透》《去遇见》等作品。

  刚刚获奖的陈冲自传体散文集《猫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文学意义上独特又深沉的陈冲。作者以克制内敛的笔法讲述家族故事,踏进如烟的家族往事又不沉溺其中,通过众多日常的生活细节,完成了对家人形象的刻写和赋形,从而与历史生活达成了深沉又动人的联系,作品呈现出的沉郁悲悯让人为之动容。在豆瓣读书上,近1.4万网友为其打出8.5分的均分,该书也入围了多份年度阅读榜单。

  粉丝经济

  演艺明星跨界并不鲜见,为何他们选择写作?粉丝经济是明星出书的红利基础。明星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天然拥有了一个庞大的潜在读者群。以邓紫棋的《启示路》为例,该作品源于她发行的音乐专辑《启示录》,新书是在音乐专辑原有的框架上进行的拓展,邓紫棋希望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生命、宇宙和意识的理解。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启示路》更接近于“邓紫棋个人IP的延伸产品”。据悉,本书分为两个类型销售,小说平装版包括脊锁线装的小说本体、主题小海报、透卡书签,售价89元;恒藏版附有预购期专属的限量收藏编号卡,配置了角色冰箱贴、徽章、钥匙扣、印章等周边,售价298元。出版方给出的信息显示,该书上市首日销量即破20万册,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在当下的出版业中,这一销售数据颇为可观。

  明星出书带来的可观销售数据,显示了粉丝经济的强大。粉丝的购买行为不完全出于对阅读的渴望,更蕴含着对明星本人的支持与情感联结。书籍作为实体文化产品,既能固化粉丝黏性,也能触达更广泛的知识消费群体。

  自我表达

  对不少明星而言,出书并非只为经济回报,更多是一种表达的延伸。邓紫棋在谈及为何创作科幻小说时解释道,科幻小说承载了音乐无法完全传达的思考。龚琳娜同样表示,“写下《做自己不忐忑》,是因为想记录自己在‘后忐忑时期’如何从紧张到松弛的心路历程。新书记录的是过去十年,我是如何学会放松,走向自洽,同时又没有丢掉继续探索艺术和创新的初心。”

  陈冲在《猫鱼》中透露,这本书缘起于《繁花》作者、《上海文学》执行主编金宇澄对陈冲文字的欣赏。他看到陈冲在微博上写的一篇文章后,当即与她取得联系,邀请她在《上海文学》写专栏。陈冲担心写不长,金宇澄让她就写自己经历的过去,先写三四千字的大纲,不必有任何顾忌,再从大纲里发现值得扩展的句子,“这一年多来,老金总是这样,或闲聊式地,或直截了当地,在每月的这个时候来‘催稿’,我竟然被他‘逼’出了二十多万字,这是开始时万万没想到的。”

  明星写作虽同属跨界,内容风格却大相径庭。邓紫棋的《启示路》构建了一个虚实交织的三重世界,探讨科技背景下人类如何面对自我与爱的命题。陈冲的《猫鱼》以细腻笔触回望个人史与家族记忆,沉郁而动人。小佳的《蜉蝣直上》以真诚幽默的笔调,讲述从小镇走向大城市的挣扎与成长,犀利中不失温情。龚琳娜的《做自己不忐忑》则如一部人生纪录片,坦陈中年阶段的起伏与觉醒。

  明星出书已从简单的名人效应,逐渐演变为一种多元而立体的文化现象。它既是粉丝经济的延伸,也是明星自我表达的平台;既有出版市场对流量的追逐,也不乏真诚的文学追求。一方面,我们乐见更多像陈冲这样的明星,在专业引导下贡献出经得起文学标准检验的真诚之作;另一方面,出版行业与读者大众也需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的文化筛选机制,让每一本书的价值,最终由其文本自身的重量,而非作者名气的大小来裁定。(刘宗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网络直播评审的喜与忧

  • 《破壁与神游》:生命与诗学的量子纠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何如此重要?“根基”二字有何深意?实体经济又该如何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主攻方向,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
2025-11-19 15:41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