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对传统的回望中创新发展——评青春版越剧《胭脂》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在对传统的回望中创新发展——评青春版越剧《胭脂》

来源:文汇报2025-11-19 09:21

  作者:吴 彬

  《胭脂》是越剧名剧,自1962年创排以来常演不衰,且被豫剧、黄梅戏、秦腔等剧种移植,足见生命力旺盛。近期,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越团)复排了青春版《胭脂》,一批年轻演员集体亮相。演出方强调,该剧是“通过满台青春进取的朝气、新生代演员的青春靓丽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展现青春戏曲魅力”。从演员构成来看,确实有青春进取、青春靓丽之感,其舞美设计更如清风拂面。

  而从演出效果来看,该剧在人物刻画、舞美设计和演出方式等方面,给观众带来了新的体验。这也是它复排重演的成功之处。

  演员把握住了人物“转化”过程中的层次感

  越剧《胭脂》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同名小说,充分运用了误会和巧合手法,传奇性强,非常吸引人。由于剧作家意在塑造一个“知错改错的转化人物”,吴南岱形象刻画成功与否就决定了戏的成败。在笔者看来,演员充分理解了剧情和人物,把握住了“转化”过程中的层次感。这是该剧其他版本很少让人感受到的,也是它给人印象最深刻处。

  首先,吴南岱是个清官,这是基本点。清官,既是吴南岱的自我期许,也是百姓对他的评价,是这个人物的底色。其次,他年轻有为,断过不少案子,非常自信。但他病就病在太过自信,自信导致自大,自大导致自专,自专造成自欺。最后,才是他的转化——自新。吴南岱的转化,是有根由的,这个根由就是他的抱负——整饬吏治,昭雪覆盆。因此,当他意识到自己误判讼案后,勇于担责,改过自新。

  吴南岱的性格特征与心理变化富有层次感,演员在表演中充分把握住了这一点,很好地塑造了这一艺术形象。

  第五场“对质”是吴南岱首次亮相,几句唱就把一个清官形象呈现在观众眼前。第九场“复勘”,施愚山主张重审此案,吴南岱自以为没有轻断反对重审,师徒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在这里剧作者适时地安排了唱段,演员也恰到好处地把吴南岱不屑、无奈、愤懑的心理表现了出来。第10场“寻思”是剧情进一步转折的关键。后堂“慎思守志”四字高悬,提醒他不可轻言批斩。但其内心也有矛盾,毕竟此案已有刑部批文,如果推倒重来,不但惹世人笑骂,还会因玩忽职守获罪;如果真的斩了宿介,万一是冤案,他“公正廉明”的人设不但崩塌,壮志难酬,还会遭人耻笑,其内心非常矛盾。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吴南岱决定重审冤案,哪怕为此丢官。演员借助戏曲中的帽翅功,将角色矛盾心理很好地展示了出来。第11场“请罪”是矛盾的解决,也是全剧的收煞。它既是翻案工作的告成,也是吴南岱由“自信”到“自新”转变的完成。此处吴南岱披散头发戴官帽出场,这种装扮寓意他已经意识到错判,羞于见人。从表面来看,最后一场戏宣告了冤案的水落石出,实质上,它是吴南岱这个清官形象的真正铸成。从县令张宏初审错判,到知府吴南岱复审亦错判,再到学台施愚山敦促纠错,直至吴南岱意识到确系冤案,剧情发展如同山涧溪水,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戏剧张力不断增强,观众的欣赏期待也随之被勾起。

  看过戏后,有的观众发朋友圈说吴南岱太过固执,有的则肯定他能悔过自新。不管是固执,还是悔过,自信都是前提,这个自信就是他所确立的道德制高点——做个清官,自以为是清官。在人治社会,清官不一定就能真正做到清明,清官文化是传统戏中常见的母题,它是人治社会的必然表征。社会发展,文明进步,靠的还是法治,人治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像吴南岱这样一个从来断案分明,又以清官自命、自期、自许的人,已经养成一种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极易造成自信,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专自断。所幸的是,剧中翻案工作告成是在批斩之前,避免了冤案的铸就。可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冤案确实亦有发生,这不能不令人反思。这才是该剧在今天的最大价值。人不能没有自信,但太过自信则是自大,是自欺,它将会酿成意料不到的悲剧。

  舞美清新简约富有诗意

  作为重排的剧目,该版《胭脂》最令人注目的是舞美。整个台面以简约取胜,简约的好处就是空灵,一是把有限的舞台空间留给演员进行表演;二是通过写意的空间表达,让观众用想象力填补舞台空白;三是营造诗的意境,强化舞台画面的美感。

  该剧共计11场,布景设计和演员服饰以淡绿、深蓝色调为主,绿色富有青春的朝气,给人清新的感觉;蓝色带有神秘感,与案情进展紧密相连。舞台布景尽量少用或不用硬景片,整体以写意为主。

  第一场戏“请医”,舞台大背景是一幅水墨画,画中是江南水乡,在灯光作用下以绿色为主色调,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新简约,充满诗意。第二场“慰病”,房间结构以写意为主,借助一面灰白色高墙,设计出门窗造型,房间里除了一桌一椅,别无他物,非常简洁,在灯光作用下,整个舞台面是冷色调的深蓝色,营造出一种夜黑风高的意境。这种色调一直持续到第四场戏“犯案”。第五场“对质”,布景也是以简约取胜。舞台上的安排是,后堂装裱着“慎思守志”四个大字;舞台左侧,以条屏布景的形式悬着一幅松禽图;图画前头是一张桌椅,桌案上摆放着绣花鞋和卷宗,身着红色官衣的吴南岱正在阅览讼状;舞台正中是两把椅子、一张茶几。这场戏的灯光采用了暖黄色调,与吴南岱心系百姓的情怀非常和谐。其余几场戏的布景和灯光运用,均不出这几场戏的樊篱。

  唯独最后一场“请罪”,布景一改前面几场绿色、蓝色、暖黄色调。为了突出公堂的肃穆与庄严,大的背景是海中红日,且悬有“明镜高悬”四字。台上除了一桌一椅,空无一物。就是在这样一个简约空灵的舞台上,演员通过表演完成了人物刻画和形象塑造,既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也使之获得思想启迪。这种大写意且极具青春气息与视觉美感的布景设计,是之前任何版本的《胭脂》未曾有过的。这是越剧在追求诗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当代戏曲在向传统回望过程中的创新发展,在向“美”这一中国戏曲最高美学标准的回归。

  男女合演带来新体验

  自打民国时期女子文戏进入上海并站稳脚跟,一百多年来,越剧就是以女小生、女须生的面貌被世人熟知的。这也成为越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一大特色。虽然其他剧种亦不乏女小生、女须生,但剧团整体是坤生、整个剧种以坤生名世,越剧是独此一家。

  1952年浙江率先成立男女合演剧团,一直到今天仍保留着这种演出方式。但整体而言,这种演出方式分布的剧团极少,整个越剧市场还是以坤生为主。1979年、2012年,浙江越剧团曾推出过男女合演版《胭脂》,如今时隔十几年,再次推出男女合演版,确实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长期以来,观众欣赏了太多的女子越剧,包括该剧的女子版。女性演男性,由于生理的差异,雌音很难去除净尽,其柔婉之气亦在所难免。男性演员演男性角色,却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这次男女合演版,确实让观众眼前一亮,有一种久违了的新的体验,这种体验不是女子越剧能带给观众的,它就是男人身上的那种男人气。女子越剧是越剧这个剧种的一大特色,但不能把这种演出方式当作唯一,男女合演应当鼓励,应该齐头并进发展。特别是当演出现代题材剧目的时候,女子越剧的短板就更加暴露。艺术是应该百花齐放的,演出方式也应该多样。希望这种男女合演能继续坚持下去,也希望越剧能诞生更多的男女合演剧团,希望女子越剧与男女合演能并辔前行。这将是越剧之幸,亦是观众的福音。

  (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副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网络直播评审的喜与忧

  • 《破壁与神游》:生命与诗学的量子纠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何如此重要?“根基”二字有何深意?实体经济又该如何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主攻方向,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
2025-11-19 15:41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