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宋 越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续提升,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日益受到群众的喜爱和追捧。但值得注意的是,托名古代名人的网文风“伪古诗”不觉间也悄然盛行,形成了一些网络乱象和认知偏差。
这类“伪古诗”精准抓住了公众渴望成功、追求幸福等情绪需求,套用真假参半的古诗句,营造似是而非的“情绪价值”,并托名某个历史名人,在网络空间被当作“经典”广为传播。如《青云志》托名徐霞客,一句“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广为流传,甚至频频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李白的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被改为网文感十足的“如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九万里”;杜甫同样被强加了一首“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的“最美最甜唐诗”;陆游的名篇也被改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道德经》开篇成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不及你”的表白情话等。
诗词仿写改写本是诗词创作的常用技法,很多名篇佳作本身也来自对更早诗词的仿写改写。但这些质量参差的网文风改写诗套上大家名头,再以“古诗经典”之名流传,就不在正当的仿写改写之列了。这不仅是对名篇大家的轻慢和调侃,也损害了古诗词之美,对公众产生误导。如《青云志》内核更多是“逆袭叙事”,与徐霞客践行格物致知的精神与“达人所之未达”的追求并不匹配,假诗流传会造成对徐霞客的误读,而被不明所以的青少年引用学习模仿,也可能影响其精神、思想和审美。
除“伪古诗”外,“歪改古诗”同样亟待引起重视。相对于中小学生的简单乱改,网络空间里成年人的恶搞式“歪改”则有些令人如鲠在喉。“仕途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打点。运筹帷幄之中,受贿于千里之外”“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死得早”等充斥低俗趣味的“歪改诗”,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这类“伪做歪改”形成的流量,不仅丧失了古诗词注重的意境和韵律之美,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公众难以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情操、思想境界、诚挚情感和家国情怀,更让市侩低俗的价值观成为“伪主流”。
“诗言志,歌永言”,传承古诗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观念多元和解构盛行的当下,确保“精神盛宴”不被“情绪快餐”遮盖甚至取代是重大命题。这其中,多方合力加强引导至关重要。学校应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古诗词的讲解和赏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文化内涵,在体认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中自觉明辨优劣,筑牢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审美防火墙。
社会各界更应积极参与到古诗词的传承和保护中来,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更多的研学经典路线,举办更多讲座、展览类活动,推进VR、AR等各种吸引观众的古诗词普及应用场景。媒体也可以制作更多类似《中国诗词大会》的高质量文化节目,持续提高公众对古诗词的关注度和欣赏水平,让古诗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代代相传。(宋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