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晓华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惠民活动日前落下帷幕。该活动以“没有围墙的剧院”为核心理念,将38个国家和地区的47台精品剧目、118场精彩演出,铺展在申城地标、商圈、水岸与绿地间,线上线下惠及观众超千万人次。活动通过“十五分钟艺术圈”实现高品质艺术触达,以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激活城市动能。(据《解放日报》11月11日报道)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体现在哪里?不仅在于经济的丰裕、生活的便利,也在于充满活力与温度的文化生活。上海通过“艺术天空”这样的惠民活动,将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让市民真正成为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十五分钟艺术圈”的构建下,高品质演出不再集中于少数文化场馆,而是分散到社区、学校、公园、商场等地,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国内外一流的艺术表演。这种文化资源的均衡分配,不仅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水平。
“艺术天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对传统艺术展演空间的突破与重构。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高雅艺术往往局限于音乐厅、大剧院等文化场所,人们面前仿佛有一道无形的门槛。而“艺术天空”打破了这种固有模式,让艺术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交响乐在城市广场上久久回荡,当芭蕾舞者在黄浦江畔翩翩起舞,当话剧在公园绿地中精彩上演,艺术便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精神食粮。这种空间上的破圈,不仅消解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物理距离,更打破了心理上的隔阂,让艺术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艺术天空”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其推动了文旅商体展的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艺术不再是孤立的文化活动,而是与旅游、商业、体育、展览等行业相互赋能,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在上海新天地、思南公馆等地标商圈,“游览+购物+餐饮+艺术”的沉浸式体验已成标配。老洋房阳台上,沉浸式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温情上演;淮海路广场上,醒狮腾跃与英歌舞步吸引中外游客驻足观赏,都市时尚与非遗韵味的碰撞成为中外游人的旅行记忆点。此外还有为潮流青年打造的水岸音乐节、为家庭观众设计的亲子剧场、为青少年定制的美育互动……在惠民活动期间,一场户外演出不仅能吸引观众前来欣赏,还能带动周边的商业消费,促进旅游发展,丰富城市文化生活。这种跨界融合打破了传统行业的边界,创造了“1+1>2”的协同效应,让艺术成为激活城市活力的新动能。这种文旅商体展的深度融合,还塑造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品格,增强了城市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国际视野与本土底蕴的碰撞,让“艺术天空”的演出更具文化感染力。38个国家和地区的47台精品剧目、118场精彩演出,既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俄罗斯乐团携手中国钢琴家,呈现《红旗颂》的激昂与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的温柔;意大利陶笛乐团与中国民乐团联袂,共同演绎《茉莉花》等经典曲目……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续写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彩篇章,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在旋律中找到情感共鸣。
“艺术天空”虽已落幕,但它播撒下的艺术种子已在大街小巷生根发芽。没有围墙的剧院,打破了人们心中的艺术藩篱;文化惠民的暖流,温润着万千市民的心灵。这种以艺术赋能城市、以文化滋养生活的生动实践,必将为各地文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当艺术真正回归人民,城市也将因此而更加精彩。(张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