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范昕
展厅仿若搬来万神殿,2.27米高的宙斯大理石雕像空降,领衔一众罗马神祇来沪“团建”,铺展古罗马文明壮阔史诗,启引观众“一站式触摸西方古典文明艺术之光”。此前一秒售罄首批5000张秒杀票的“罗马 罗马:从奥林匹斯到卡皮托利”古罗马艺术大展,昨天于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启幕,今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截至开幕前,展览已售出10万多张票,足见观众的热情与期待。

“罗马 罗马:从奥林匹斯到卡皮托利”古罗马艺术大展启幕。(叶辰亮摄)
这是多年来上海罕见的大规模古罗马艺术专题展,延续“古埃及”“古希腊”大展的探索脉络,构建起完整的西方古典文明系列展览体系。来自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的131件(套)珍贵藏品汇聚于此,绝大多数为首次亮相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文涛坦言,展览特别关注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实现“考古历史体验”到“城市文化新场景”的升级,“希望大家在这里能直观感受到罗马文化”。
以神话打开深入理解罗马文明的入口
罗马神话是罗马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展览从神话开始展开叙事,带领人们深入理解罗马文明。只见主展厅被设计成如罗马万神殿般恢弘的圆形,众多大型神像环绕,各具神采,各司其职。作为战争与智慧女神的雅典娜,头戴科林斯式头盔,身着由兽皮制成的胸甲,手持的盾牌上刻画着美杜莎的头像,这些都暗示着她颇具军事色彩的身份。赫拉是众神之后,掌管婚姻、生育与家庭,其雕塑形象显得格外圣洁宁静,身着的长袍厚重而繁复,仪式感拉满。
细心的观众不难留意到,每一尊神祇雕塑都被标注了两个名字。例如,宙斯即朱庇特,阿芙洛狄忒即维纳斯,阿尔忒弥斯即戴安娜,这分别是他们来自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两个名字。用此次策展人孙怡的话来说:“希腊神与罗马神其实是隶属于一套神话体系,但是两块牌子,有时神职略有不同。”展览揭示出古罗马人对古希腊神话的“创造性转化”——并非简单复刻浪漫叙事,而是将神明职能与城邦发展需求深度绑定,构建务实的“人神契约”,让观众理解古罗马信仰体系的独特内核。于是,人们能够看到,希腊的神高度拟人,兼具人性光辉与弱点;而罗马的神在融合过程中褪去浪漫色彩,更多了一份凡间责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展出的奥古斯都皇帝半身像等26件罗马皇帝贵族半身像,则如同历史的“见证者”,直观呈现古罗马从城邦崛起为世界性帝国的壮阔进程,让观众感受帝国统治者的政治远见与文化包容力。
让宏大的文明叙事落到具体的生活细节中
罗马神庙的雄伟与军团的强大世人皆知,但罗马文明的真正力量并不在此。西方谚语有云:“到了罗马,就要像罗马人那样生活。”孙怡说,罗马的影响力恰恰在于其“罗马化”的生活方式:罗马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修建标准化的浴室、剧场和竞技场;推行统一的度量衡、货币和法律条文;在各个行省建设带有广场、神庙和排水系统的城市。这些设施不仅实用,也潜移默化传递着罗马的秩序与文化。
在这个展览中,除了数量庞大的雕塑,石棺浮雕艺术、精美玻璃杯、马赛克壁画、宝石等多元展品也一并汇聚,鲜活还原罗马帝国盛极一时的日常图景,让宏大的文明叙事落到具体的生活细节中。数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玻璃碗、玻璃壶,泛着深深浅浅的蓝或绿,折射出宴饮文化在罗马社交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不同于传统文物展,此次展览在叙事与体验上尝试创新突破,将遥远的古罗马文明变得具体可感。严谨的文物陈列之外,多个高互动、强沉浸的视觉场景颇为吸睛。观众可步入众神汇聚的立体场景,在光影交织中解读“四季神谕”,可挑战互动展项“赫拉克勒斯的12项试炼”,还能在专为阿尔忒弥斯、阿芙洛狄忒等五大神祇设计的主题打卡空间,开启多维感知。(范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