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孙 伟
从雏形初现到快速崛起,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如今的微短剧已然成为增长快速、富有活力与潜力的视听品类,并加速进入全球叙事体系。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今年7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接近7亿,市场规模超600亿元,创造约64.7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企业投放的海外短剧应用多达237款,同比增长近四倍,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2.7亿次。2025年,微短剧行业进入结构深度调整与系统迭代升级的新阶段,在这一关键节点,再次梳理其成长脉络,并从业态、形态和生态三重维度,沉淀方法、萃取规律,是必要且紧迫的。
微短剧进化三部曲:萌芽、爆发与转型
2018年,微短剧初现萌芽,虽然尚未发展出独立形态,但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内容补充。2019年,快手率先推出短剧板块“小剧场”,并于2020年启动“星芒计划”探索分账模式,对平台上自发形成的“段子剧”进行初步的商业化探索。这个阶段,微短剧实现了创作者与首批用户的初步积累,内容风格以搞笑和反转为主,制作粗糙,商业模式主要依赖平台补贴和广告收入。
2022年,以抖音和微信公众号作为流量入口的小程序剧横空出世,微短剧得以快速进入公众视野。“前几集免费,后续付费解锁”的典型模式,精准迎合受众的消费心理,也验证了微短剧直接面向用户进行收费的可行性。2023年,小程序剧《无双》系列成为现象级爆款,以其为代表的“霸总”“战神”“重生”等题材作品,陆续在极短时间内创下数千万元乃至过亿的流水,“造富能力”震惊行业。这一阶段,微短剧确立了“强冲突、快节奏、高密度爽点”的创作方法论,迎来了商业模式的“第一次飞跃”,但也因内容同质化、价值观导向等问题引发争议。
就在小程序剧风生水起的同时,传统长视频平台开始系统性入场,为微短剧行业拓展了新的发展路径。2023年,《风月变》更是成为全国首部“上星”短剧,登陆湖南卫视黄金档。这不仅是单纯的播出渠道拓展,更是一个具有行业象征意义的事件,标志着精品微短剧的媒介价值获得了主流媒体的认可,证明了其可与长剧集同台竞技的艺术潜力。
长视频平台将微短剧行业带入了新的升维竞争阶段,制作水准大幅提升,媒介话语权与社会认可度都呈现显著增长。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头部平台也持续加大微短剧投入,从最初的流量提供方转变为生态主导方,通过开设专属剧场、加大资源扶持等方式,发力布局内容上游。如今,微短剧的市场格局,已经从小程序剧“单极狂欢”,演变为“小程序剧(流量型)、长视频平台(精品型)、短视频平台(生态型)”三足鼎立的差异化竞争态势。
“微短剧+”的乘数效应:题材扩容与形态创新
今天的微短剧创作呈现出多样态的发展趋势:小程序剧持续深耕下沉市场,完成高效的商业闭环;平台精品微短剧则致力于品牌化、IP化运营,同时积极探索将中国模式的微短剧输出至海外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同参与者都在积极构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无论选择何种模式,产品最终都需要接受用户的检验,“精品化”发展已经内化成为行业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受到高度关注并反复讨论的核心议题就是:微短剧的“精品化”与用户需要的爽感是否一定相悖。实践证明,答案是否定的。精品化的内容制作,不仅可以成为爽感的“涡轮增压器”——运用符合艺术规律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强化剧情的冲突与张力,通过具有文学意蕴的台词表达来深化情感穿透力,还能在给予观众感官刺激的同时,引导其进入到审美回味与情感共鸣的更深层体验。
为了进一步推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今年1月启动了“微短剧+”行动计划,部署了六大创作方向,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推动微短剧的场景从单纯的娱乐领域向教育、文旅、电商等垂直领域延伸。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微短剧进一步开辟了超越传统流量变现的多元价值通道,实现了丰富题材与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
“微短剧+”的创新模式已越来越显现出乘数效应,在推动行业转型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两年不断涌现的精品文旅微短剧,超越简单的场景植入,以地理文化基因重构叙事逻辑,使得受众从“观看者”转变为“沉浸式体验的参与者”,实现了文化价值、体验经济与内容消费的深度融合。
从流量逻辑到生态建构:微短剧行业再升级
长远来看,微短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赖于多元价值共识的建立。经历了“跑马圈地”抢占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微短剧全产业链主体正逐步从被动合规转向深度的自觉与自律。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期,头部制作公司开始并购优质团队,以保障内容供给与品质的稳定。而以芒果TV为代表的广电系平台,则依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以及“台网联动”的生态赋能,在政策合规、文化传承与社会价值引领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领先优势。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是微短剧行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的关键。其中,国家的政策引导、法治保障与部门监管,则为这一体系注入确定性、规范性与长效性的关键动能。
与此同时,微短剧用户的规模不断攀升。他们面对日益丰富的题材选择,也在与市场发展的深度互动中,完成了认知框架的迭代与审美能力的跃升。如今,用户已不再满足于初期在剧集内容“短平快”刺激下的即时满足,而正在以更加成熟、理性的姿态介入内容消费全过程。他们既能在“黄金三秒”的吸引力法则中感知创作者的诚意,也能在后续剧情展开时敏锐捕捉逻辑漏洞与情感失真;既能欣赏技术赋能带来的感官震撼,亦会审视题材与内容的思想深度和价值导向。未来的微短剧市场也许将会呈现分层格局:一部分内容精准满足大众的情绪需求,另一部分则承载更广泛的文化与社会功能。二者并行不悖,共同构成一个更丰富、更健康的微短剧生态。
从“爆款驱动”到“生态构建”,这是微短剧实现全球拓展的必然转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内容上打磨兼具文化辨识与情感共鸣的精品,在机制上构建覆盖创作、分发、反馈的全球价值链,在治理上完善跨境协作与规则适配体系,推动海内外市场资源互通、循环赋能。最终目标是形成“全球内容、全球制作、全球传播、全球消费”的新型发展格局,让微短剧真正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轻量化载体与国际传播的数字桥梁。
(作者系芒果TV大芒计划商务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