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舞剧《陈寿·三国志》:
于历史洪流中舞出民族的精神与脊梁
白 杨 龚奕丹
当历史的烟云散去,英雄的背影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是《三国演义》中那有些“脸谱化”的奇谋与悍勇,还是《三国志》字里行间那更为深沉、更具张力的命运抉择与家国情怀?由四川天府演艺集团出品的舞剧《陈寿·三国志》,正是以后者为精神标尺进行的一次大胆而深刻的艺术叩问。它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一场在当代语境下对民族精神源流的追溯与观照。
立意高远:以舞为笔,重绘历史经纬
这部舞剧首先具备了高远的立意。它清醒地跳脱了“演义”话本中过于浓重的传奇与戏说色彩,回归于陈寿《三国志》中所构建的更为宏阔与坚实的历史现场。创作者的苦心孤诣,并非为了简单地复述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旨在“观照当下”,将大时代的背景、人物的遭遇与选择,与当代观众的情感与思考相连接,实现深层次的“命运共情”。
全剧由四川本土成长和培养的创作者为班底,这本身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信号。它意味着这并非一次外来视角的猎奇,而是四川文化血脉对自身深厚历史的一次自觉致敬与深情回望。在这片曾孕育了陈寿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的土地上,艺术家们以身体为媒介叩问历史,其创作行为本身就充满了传承的仪式感。这使得作品在诞生之初,便天然地契合了“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创作立意,其思想深度与文化自觉,为其艺术生命与市场巡演的潜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剧目内容:以陈寿为眼,舞出史家精神
舞剧《陈寿·三国志》并非泛泛而谈三国英雄史诗,而是以西晋史学家陈寿十年著史的艰辛历程为主线,通过4个有机衔接的篇章,层层递进地展现他坚守史实、不畏贬谪、以笔求真的史家精神。作品深度融合舞蹈语汇、历史意象与情感叙事,将陈寿的个人命运与三国鼎立、由乱归治的宏大历史背景紧密交织。
舞台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更是陈寿在书斋与牢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内心挣扎。舞蹈成为他书写历史的笔,肢体成为他表达信念的墨。通过极具张力的编舞与细腻的情感表达,观众得以窥见一个史官是如何在政治压力与个人遭遇中,坚守“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德,最终完成《三国志》这部不朽巨著的。这种“以舞为史、以情为墨”的叙事方式,不仅重塑了一代史家的风骨与信念,更在古今对话中,引发关于历史真相、战争代价与复杂人性的当代回响。
舞剧观的践行:“舞为剧作,剧为写人”的当代高峰
舞蹈家、一级编导舒巧提出的“舞为剧作,剧为写人”的舞剧观,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它成功地摆脱了舞蹈易陷入的“形式大于内容”的窠臼,真正让每一个动作、每一段编排都服务于戏剧冲突的推进与人物性格的刻画。
我们看到,舞台上不再是抽象的肢体技巧展示,而是“内容创新、形式合理、动作合情、个性凝练”的有机统一。复杂的历史人格并非通过台词,而是通过舞者极具张力的身体语言,包括一个眼神的流转、一次颤抖的匍匐、一场决绝的腾跃,被凝练、精准地塑造出来。这使得历史人物从故纸堆中“活”了过来,变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触。这正是中国民族舞剧历经几代艺术家实践所攀登上的新高峰:它既能呈现史诗般的壮丽场景,又能潜入人物内心的幽微深处。
运营亮点:本土化、年轻化、市场化的成功探索
舞剧《陈寿·三国志》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呈现,还在于其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实效。该剧的创排,严格遵循“创演本土化、演员年轻化、营运市场化、投入适度化”的原则。
“创演本土化”体现在所有创作与表演人员均为四川本土力量,这既是对本地文化人才的深度挖掘与培养,也确保了作品从精神内核到艺术表达的原真性。“演员年轻化”则让舞台充满朝气,团队由近年来专业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组成,他们技术扎实、情感饱满,为经典题材注入了青春活力。“营运市场化”成果显著,从2024年创排至今,该剧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完成40场商业巡演,并已收回总投入的40%,证明了高雅艺术同样具备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精神的淬炼:于家国命运中,舞出知识分子的脊梁
舞剧《陈寿·三国志》的深层内核,在于它对历史中“人”的精神世界的挖掘,尤其是对其在家国命运、大是大非面前进行抉择的深刻描绘。创作者也借此向今天的人们发出了洪亮的警醒与呼唤。
剧中展现出一种宝贵的“慈悲、共情、韧性和毅力”。这种精神,与北宋思想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理想追求的灯塔。舞剧通过对陈寿及其笔下那些胸怀天下、经世济民的志士仁人的塑造,树立了精神的模范榜样。
与此同时,它也构成对现实的一次犀利映射。舞剧《陈寿·三国志》展现了什么是对“真理和道德”的关心,那是在洪流中保持清醒、在诱惑前坚守底线、在危难时挺身而出的担当。它提醒我们,“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部舞剧,就是一面珍贵的镜子。
结语
舞剧《陈寿·三国志》脱胎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与严谨史实,呈现出一种宏大的舞剧观。在舞台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位苦心孤诣的创作者,更是一个民族从不曾断绝的精神血脉。历史是智慧的源泉,理解过去的兴衰规律,方能洞察当下社会的迷局。今天,文艺工作者理应具备这样的历史视野与政治高度,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毅力,创作出更多能够抚慰人心、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舞剧《陈寿·三国志》的珍贵正在于此,它让我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找到面向未来的底气。
(白杨系四川天府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奕丹系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制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