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赵 瑜
读乔叶的散文,如同在逛菜市场。很多家常话从她的散文里跳脱而出,散文里的乔叶仿佛一个手提菜篮在菜市场闲逛的主妇。她购买的除了日常的菜蔬之外,还会记录下那些喧嚣日常里的温情或不堪。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本散文是乔叶的家常写作。
乔叶记下了她小区里的桂花树,也不放过载着她去开会的摩的司机,甚至,她吃过的食物,偶尔旅行时遇到过的陌生人,都会让她的生活更丰富一些。乔叶有一点和小说家阿袁很相像,那便是,她自觉地认为,她是由她身边的一切事物组成的。所以,阅读乔叶的散文,差不多像是到了她的客厅,甚至她的卧室。在散文里,乔叶一览无余,透明而可信。
《要爱具体的人》是一篇文章的标题,差不多,仿佛也是乔叶的人生观。
在这部散文集中,躲藏着一个敏感而又细腻的乔叶。我看到她的三次伤心难过史。
第一次是在散文《我就是来看看你呀》中,乔叶去武汉参加一个读书会,做自己的新书发布活动。这样的事再平常不过。然而,武汉有一位她青春期时的密友。乔叶并没有联系她,但她还是来看乔叶了。见了乔叶好,她说,我就是来看看你呀。乔叶被这句话给击中了。她们两个多年没有见面了,可是年轻的时候,说过太多的话了。那些话像两个人共用一些时光,将两个砌在了一起。女友给了乔叶一条丝巾,便借口说家里的孩子还小,要赶回去看着,就不能参加乔叶的活动了。而这个时候呢,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主办方工作人员在乔叶的旁边催促她进场。也可能是时间的紧迫感,也可能是女友的注视,乔叶突然就抱住了她,哭了起来。女友说,不要哭啊,你一会儿还要面对着那么多人。说完女友也哭了起来。
这样一场拥抱和哭泣,乔叶想要纪念的是再也回不去的青春美好。两个人都活在了不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乔叶在这篇文字里有一句话几乎是真理,她写道:“所有的故人那里,都储存着当年的自己。”是的,乔叶所拥抱的,何尝不是当年孤独的自己呢。
乔叶的第二次难过是到了京城。某天晚上,乔叶去一个公园里散步,路上遇到一位老太太,问她,你是去跳舞吗?老太太陪着乔叶走了一小段路,将自己的半生故事简略地讲给她听。她们从不相识,然而,老太太只是因为太孤独了,而想找一个人说说话。临分别的时候,老太太劝乔叶说,你去跳舞吧。这篇散文如一杯凉开水,在合适的时间一饮而尽时,才能体会到这杯水的体贴。在这篇《你是去跳舞吗》的结尾,乔叶这样写道:“我小跑着过了人行道。回头看她的背影,暮色中似乎更瘦弱了。真是个孤独的老太太。太孤独了。让我一想起来就觉得很难过,很难过。”
和武汉拥抱着哭泣的密友一样,乔叶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孤独的老太太,可能还看到了她自己的母亲,以及她自己的某个孤独的瞬间。
乔叶的第三次难过发生在新疆,一次采风后,陪着她的友人邀请她去家里吃一次家常饭,是友人母亲做的。乔叶当然开心,于是去了。吃完饭便开始看友人家的相册,那是一次家族的叙事。乔叶很快便熟悉了这个家庭的结构,儿女的成长经历。而后乔叶给友人母女拍了合影。然而,友人发现,拍照片的时候,乔叶表现得异常安静,乖巧,像个小女孩。友人无心地问了乔叶一句:“你拍照的时候好乖,像个小女孩。想妈妈了吧?”这一下把乔叶的心事说中,她几乎落荒而逃,到了友人家的卫生间默默地哭了一会儿,整理好情绪,才又走出来。然而,离开友人家的时候,友人的母亲仿佛发现了乔叶的秘密,伸出胳膊来要和乔叶拥抱一下。乔叶写道:“她一定感知到了什么,以一个母亲的本能。谢谢她那样拥抱我,我确实是一个很需要这种拥抱的人。”
乔叶的三次难过。一次为了旧时光里的自己,一次为了有着孤独感的陌生人,而又一次是因为母亲。差不多,乔叶的难过史也是女性共通的柔软史。几乎所有女性都难以面对自我的青春,那意味着不堪。孤独,那意味着成长。而母亲,几乎是所有散文写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伤心史。可以说,散文里的母亲必然孤独,必然让人难过。
《要爱具体的人》是乔叶近年来日常生活的一次展览,这部散文几乎没有深度的写作,白描生活,切片自我。然而,却又那么动人,在那些生活的缝隙里,乔叶发现的不只是自我,还有人性最为脆弱的部分,非要命名,它应该叫作善意。
这是一部充满了善意的散文写作。(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