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国的星空》与观众太疏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三国的星空》与观众太疏离

来源:齐鲁晚报2025-10-16 09:44

  作者:刘宗智

  作为中国首部三国题材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由易中天首次担任编剧兼监制,曾在上映前被观众寄予厚望。然而影片上映后,市场反响却远未达预期,陷入口碑两极化的尴尬局面。这部试图以动画重构历史语境的诚意之作,为何未能点亮影院星空?

  历史韵味

  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聚焦曹操35岁左右的关键时期,故事从讨伐董卓的汴水之战开始,一路延伸至官渡之战,展现他从青年将领逐步蜕变为乱世雄主的历程。

  影片在叙事上大胆采用“以诗带史”的手法,将曹操的诗歌融入剧情脉络,诗歌节奏和叙事节奏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共振。比如讨董的叙事依靠曹操的《蒿里行》展开;曹操和袁绍的会盟依靠《短歌行》铺开;最后,曹操统一北方,把《观沧海》作为结局。

  制作层面同样可见匠心,构建起一个既厚重又诗意的汉代世界。“影片出现器物尽可能参考出土文物,做到极尽严谨的基础之上,又能合理推测、大胆想象。”易中天说,影片在衣冠纹样、器物造型、地产风物等各方面严格考据史实。片中,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品种、市集水果摊上的果品选择等,都经过严谨的考据。创作团队一年内进行过六次实地采风,跨越十五座城市。全片超过1400个动画资产,参考均来自国内外130家博物馆、研究院、遗址的馆藏文物。例如曹操与袁绍吃饭博弈的这场戏——一面是汇聚四方珍馐的汉代盛宴,用鱼脍、貊炙等食材将“脍炙人口”等成语端于餐桌之上;一面是漆案、漆盘、耳杯、铜鉴缶、汲酒器、纹染炉等酒器、食器逐一亮相,将“折冲樽俎”的场面具象化。器物不语,却道尽汉宴之礼、之技、之美。

  就连被部分观众认为不够漂亮的小狗“麦子”,其形象也源自汉代陶俑,并非现代的宠物犬。在动画制作上,也着力呈现宏大的战争场面:圆阵、横矛、左右夹击、霹雳车、夜烧乌巢等战术接连出现,生动还原了古代战争中灵活多变的军事智慧。不少观众也在社交平台上给出好评,“还蛮惊喜的,用动画形式来展现不同视角下的三国故事,区别于真人演绎最大的不同是能够充分调动视听上的想象力,同时赋予历史本身壮阔感和悲凉感。”“有种笔墨书卷的香气,工整磅礴,每段历史都有自己的韵味。”

  叙事困境

  作为历史上群雄逐鹿、极具传奇色彩的时代,三国一直是影视创作的热门题材。1994年剧集版《三国演义》(“老三国”)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至今仍被大众反复品味“二创”;2010年《新三国》的话题度、收视率在当年也尤为瞩目。最近十年,《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风起陇西》等基于三国故事的创新之作也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馈,甚至只是披着三国元素外衣的架空古偶剧《折腰》,也有大量与三国相关的话题为观众所津津乐道。此外,有关三国的游戏如《三国杀》《三国志》多年来也一直拥有稳固的粉丝群体。

  基于三国题材的特殊性,作品的立意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只要逻辑自洽,不同角度的叙事往往都能找到受众。然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却面临一个根本性抉择:它究竟想讲述什么?

  正如网友评论,本片最大的问题在于重点不明,到底是拍“曹操传”还是“官渡之战”,或是借曹操和官渡之战透视三国,让人不知所云。而易中天曾再三强调,《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创作依据,全部来自《三国志》和《后汉书》,而非《三国演义》,并最终选择了曹操、袁绍与汉献帝刘协,以三人为核心搭建起整部电影的人物框架。而这却让不少观众感到故事上的疏离,也让作品疏离了市场。

  何以为继

  易中天的学术功底毋庸置疑,问题或许不在于“不懂历史”,而在于“太爱历史”。他在曹操身上倾注了太多的个人情感,以至于最终呈现出来的角色形象更接近于“易中天眼里的曹操”。“有些历史真相可能是永远不被知道的,绝对能证明历史真相的只有一个东西,叫出土文物。所以我呈现的也只是一个接近历史形象的文学形象。”

  关于曹操的历史评价,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他既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文学家,但在民间和文学作品中又常以“奸雄”形象出现。曹操在汉末乱世中崛起,通过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他提出“唯才是举”,打破门第观念,吸纳寒门人才,体现了务实的政治眼光,作为“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由其创作的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悲悯乱世、抒发抱负,被赞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与此同时,他的身上也存在着不少道德争议。比如诛杀孔融、逼死荀彧等,凸显其多疑与残酷的一面。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中的曹操,被塑造成一个天真烂漫、屡受委屈的“草根英雄”。其政治谋略被刻意淡化了,角色复杂性让位于简单的“忠奸对立”。为了强化戏剧冲突,董承被塑造为彻底的“反派”,而曹操集团的权谋计算,仅通过董承之口侧面呈现。这一处理,失去了历史上那个亦正亦邪、雄才大略的曹操的复杂魅力。

  当曹操被简化为单薄的理想主义者,观众难以从这一形象中读取到那个在乱世中挣扎求存、既有光芒也有阴影的真实人物。易中天本人对此亦有自觉。他曾表示,更愿意将这部凝聚心血的作品,视为一个开放的文本。“一部作品交出去了以后,实际上我们作为创作者已经没有权利拥有了,它已经不属于我,只能任由评述。”《三国的星空》的续集计划据称已在筹备中,但前作的票房表现无疑为其蒙上了阴影。(刘宗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731》: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唐 山:如何楔入时代,填好自己的人生答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