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国的星空》:我们可以拥有一个纯真的曹操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三国的星空》:我们可以拥有一个纯真的曹操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10-10 10:36

  作者:北大獾

  在今天改编三国故事,尤其是提供一种别样的曹操形象,无疑是困难且危险的,因为我们对曹操似乎已经过于熟悉。在文艺作品中,最典型的曹操形象是奸雄,既奸且雄,这最终在《三国演义》中得到定型。而长期以来,一直有文史专家为这样的曹操形象鸣不平。譬如大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有文章《替魏武帝辩诬》,就认为曹操是“绝代的英雄”,对他的批评源于社会认识程度低,不能认识英雄。人说曹操有“废汉自立”的野心,他却说曹操早有这种实力却不为,对汉朝的尊奉“已经是过当的了”,还将曹操与诸葛亮并举,认为二位都能兼做“公忠体国的文臣,舍死忘生的武士”,是封建时代的光荣。

  受尽委屈的“草根英雄”

  由此观之,过去的评价不外乎这两种:要么奸雄,要么英雄。评价的标准则来自是否采信若干贬低曹操的史料,以及是否站在汉家正统的立场。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对曹操的概括是“可爱的奸雄”,也是奸雄一路。我本来以为在他创作的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里,曹操应该还延续这样的形象。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影片里的曹操却是一个天真烂漫、受尽委屈的“草根英雄”。《三国演义》里大肆渲染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自是不见踪迹,反而还多了一条和曹操不离不弃、名叫麦子的小狗,甚至“是否要迎接汉献帝”这样的议题,曹操都要和小狗商议,小狗离世之时,他更是充满难舍的温情。

  电影彻底改变了曹操的气质,却又延续了历史的框架,于是为了维护这个全新的曹操形象,就只好抹去他在若干重要历史事件中的表现。这集中体现在汉献帝密传衣带诏给董承的情节上。历来的讨论集中于究竟是汉献帝的确有密诏传给董承,还是本来没有密诏,这只是董承在反抗曹操失败以后的假托。

  易中天的改动可谓非常大胆:电影里确有衣带诏存在,可却没有明确的指令。汉献帝原来写作:若彼不臣,持此诏,诛杀曹操。可是董承(片中满脸阴险的坏人)却撕掉了第一行,变成直截了当的指令:持此诏,诛杀曹操。因为有“若彼不臣”的前提,君臣之间的嫌隙最终被证明只是一场误会,一切都是坏人的挑拨。

  片中,对曹操跋扈的指控只从董承口中说出,仿佛是一种构陷;董承被杀的情节也采用了一种无厘头的方式——曹操率领众人围住董承要问个究竟,他却一副居高临下的不屑姿态,不仅烧掉衣带诏,还想扬长而去,只留下满脸惆怅的曹操。最终,许褚按捺不住,激愤杀人。董承为何会死呢?大概是因为没有礼貌吧。

  这还不够,在得知汉献帝可能发布衣带诏以后,曹操陷入了精神危机,往日里君臣相得的画面一一重现。袁绍添油加醋说:“从你怀疑那刻起,那个人在你心里,已经死了。”于是曹操破防了。直到官渡之战陷入危难之际,汉献帝亲临前线向曹操表白心迹,说他九岁当皇帝,受了太多委屈,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多心了,何况衣带诏还有前半句。曹操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要杀我,而是要考验我啊。至此心结解开,君臣同心,共破袁军。看到这里,换作是我破防了。

  生为曹操,我很抱歉

  这样的剧情设计,不仅在历史上绝无可能,在艺术上恐怕也并不高明。电影虽然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新颖叙述,却无视自身制造的重重矛盾。片中的曹操仿佛一个从现代穿越进入曹操体内的少年,既无力阻止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行为,又发现历史的进程不会改变,但他内心有个声音却一直在呐喊:这不是我,我很无辜。要不是看了电影,我实在无法想象会有人相信这样的故事。如何表达这种情结呢?也许是“生为曹操,我很抱歉”吧。

  作为一个对于平行宇宙设定向来毫无兴趣的人,《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第一次让我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如果这是一个平行宇宙的故事,允许产生不同的结局,那会让人心安许多。那样一来,电影对于曹操个性的改编,既不会让成年观众感到无法自圆其说,也不会让少年观众产生错误的认识。

  当然,我并不是说改编三国故事就必须如实呈现历史真实,或者顺应大众的文化记忆,我所说的错误认识是指,我们不该试图叫少年相信:三国的故事就是好人和坏人的战斗,手握最大权力的杀人者其实是憨厚的好人,被杀的则是活该被杀的坏人,谁让他搞阴谋诡计呢。没有权力的少年皇帝太委屈了,幸好遇见心意相通的好人,化解了误会,才终于二人携手赢得胜利。掩盖权谋的正义,无视残忍的委屈,这会有什么教育意义呢?

  对汉献帝的描摹更具匠心

  其实,《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并非粗疏之作。其对于古代器物、服饰的用心呈现,时时给观众以美的感受与启发。而易中天的文学与文化修养,也常有让人赞叹之处。曹操和袁绍少年时抢新娘的恶作剧,被改编成电影开篇抢器物的段落,保留了曹操大喊“贼在这里”以激发袁绍的核心设定,以此象征二人在个性与能力上的差异。影片还借助袁绍以四州美食招待曹操的宴席,既表现袁绍的奢靡和傲慢,也传递大战在即、剑拔弩张的紧张感。这些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场景。

  更具匠心的是对汉献帝和袁绍的描摹。此前从未有三国题材的艺术作品会给汉献帝以如此浓重的笔墨,将其童年时代曾经表现出来的勇敢移到成年以后的官渡之战,给这样一个不曾施展抱负的皇帝以想象中的高光时刻。而在延续《品三国》中对袁绍愚蠢、固执和狂妄的评判以外,电影也同样表现出袁绍毕竟不同流俗的贵族气概。可惜的是,电影在强化二者艺术形象的同时,却又大大弱化了最重要的曹操形象。而归根结底,塑造曹操形象的失败,也就意味着三国故事开篇的失败。(北大獾)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中秋】“体验式传承”助力中秋传统回归

  • 【网络中国节·中秋】国风潮起携新韵,月华千里映青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