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颜真卿成了颜假卿——评京剧《颜真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颜真卿成了颜假卿——评京剧《颜真卿》

来源:艺评空间2025-10-09 16:03

  作者:许一多

  对于京剧《颜真卿》,我原本是充满期待的。一代书坛巨擘,刚正忠烈,能文能武,才具事功皆传奇,近乎完人。这么一个人物,值不值得、应不应该树碑立传?当然值得。这么一个人物,在安史之乱的激烈动荡中,会盟平叛而力挽狂澜,以书寄情而有被誉为“中国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晚年又持节斥敌、壮烈殉国,桩桩件件,哪个不是好戏的底子?简直是太好的底子了。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看完戏后,我不这么想了。因为我发现,哪怕再好的食材,都可能被炒成一盘螺丝钉出来,让人一声叹息,尴尬至极。

颜真卿成了颜假卿——评京剧《颜真卿》

京剧《颜真卿》海报(国家京剧院官方微博)

  全剧九场戏,乍看都铿锵有力,但若梳理下来,不难看出串起来的三个故事,结构是没有的,情节也是左支右绌,都没有讲清楚——一是平叛杀敌篇,大致是“歃血”“兵援”“报捷”“遭陷”构成了起承转合,可以看出表现颜真卿能打仗、不居功的意图,但“遭陷”似断似连、指向歧岔。二是情感书法篇,你没看错,只有“祭侄”一场毫无铺垫的戏,来表现对于颜真卿来说至关重要的书法,仓促而草率。三是英勇就义篇,“受命”“被囚”“传书”“就义”,又一个起承转合,讲颜真卿如何忠烈。三个故事彼此之间,没有行动主线,没有必要的集中和整合,没有戏剧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只有编年时序连缀着一系列标签化的事件,而人物的动机行动、情感心理和精神追求,几乎都是空洞的。看到这里,你大概就明白了,这哪里是戏,分明是街溜子逛百度,得其所是罢了。

  更重要的是,它的很多情节,还几乎都不在点上。该有的戏没有落地,不该有的却生拉硬扯。整个看下来,颜真卿就像是郑重其事地扎了一身靠,跑了一回挂名主角的龙套,几乎没有戏剧性的主动作为,更不用说相应的性格张力。于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一直都在串场作秀。京剧《颜真卿》剧照。(图片源于国家大剧院)

  颜真卿起兵会盟,按说该交代一下戏剧关系吧。戏在哪里?矛盾和冲突是什么?结果呢,全场都是同仇敌忾,上来摆了一个众将扎靠巡礼的豪华排场,然后才是饶阳太守之女王倩儿穿着孝服赶来赴盟。到这里,总算有了悬念,观众正等待揭晓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是王倩儿身上的戏啊,却硬转到了颜真卿身上,他开始战袍题诗。不是不可以,可题诗之后,颜和王之间总该有点戏吧?还是没有,画面一转,转到了博清太守吴节畏敌谋私。敢情人家王倩儿穿着孝服跑过来,就是搭着给你秀一下战袍题诗?好吧,姑且就当是一个伏笔,因为后来王倩儿成为叛将李希烈夫人,探监要出示战袍,可戏还是在王倩儿身上,结果还是硬转,硬是让颜真卿来一番悉心交代、慷慨陈词,又一次借王倩儿搭的台,唱颜真卿的戏。

  作为会盟起兵的统帅,颜真卿总该有一些智慧和韬略吧?结果呢,他对吴节畏敌谋私毫无察觉,可谓失其明,也囫囵了可能的冲突。他是援军统帅又不是孤军困守绝地,迎敌本是头等大事,戏本该在如何迎敌上,结果啥事都还没干呢,先来了一段夫妻双人秀,要誓死共赴国难。亮瞎人眼的是,居然还真就扯出三尺白绫,给人马上就要自挂东南枝的即视感。如此颜真卿,既失其明,又失其能。在此前提下,他的上表让功,美其名曰顾大局,可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个只会作秀的糊涂蛋。京剧《颜真卿》剧照。(图片源于国家大剧院)

  按理说,吴节畏敌谋私,若颜真卿稍有所察,而后上表让功,就会有戏;他进而忧国上书,就有了由头,跟吴节、鱼国恩的矛盾随之能进一步发展和激化,由此影响到他自己的宦海浮沉。让人遗憾的是,所有戏剧性的扣子都被脚不沾地地跳过去了。有的地方干脆自相矛盾,颜真卿都已经上表让功,吴节也因此得到升迁了,可后面又让吴节、鱼国恩密谋,要搞倒颜真卿,给的理由居然还是怕冒功之事被曝光。拜托,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好不好?它可以成为一个陈年疤痕,但前提是有来有往,要形成正反作用力,才足以支撑颜真卿的刚正品格。难道认真铺垫一下,然后将他被贬的事说清楚不行吗?但没有,在缺乏相应冲突的情况下,朝堂上几声呵斥而已,一个平叛杀敌的功臣莫名其妙就变成了谤君诽上的贬官,简单粗暴。且不说皇帝是不是昏君,至少后面吴节和鱼国恩被斩、颜真卿再度被起用,起码得有点逻辑和依据对不对?可惜一点都没有。

  “祭侄”这一场,颜真卿外贬十年,前面一大段戏,居然讲的是两口子憧憬归隐生活,完全是旁枝逸出,毫无作用。什么意思呢?人生没什么牵挂了,要惬意安享晚年了。很显然,“祭侄”这件事情,在编剧看来不过就是字面意思上的一桩心事。这么长时间,颜真卿有没有找过亲人的遗骸?他对侄子的情感如何?特别是他和他的家族历经沧桑变乱,作出了巨大牺牲,结果他自己还要被贬,难道没有痛苦吗?他愧对亲人,又忧患国事,偏还只能在羁旅谪途叩望偌大河山,虽有小成,终究是大材小用。祭侄,也是祭自己,更是忧患家国社稷。这才是戏,才足以支撑他晚年持节的忠烈壮举,才真正将情节纳入戏剧逻辑当中。可是,剧中除了口头上说的征战往事和满门忠烈,没有行动,没有内心撕裂,于是本应情感极为丰沛、极为真挚感人的一场戏,就变成了另一个寻亲归来的侄子抱着黑匣子向他汇报工作。没错,还毫无哀缅之意、几乎不带情感地说,叔啊,我只找到了一根臂骨、一块颅骨。如此浅陋表面,令人瞠目结舌。这是搬零件的事情吗?可戏就是这么来的,听完汇报后,颜真卿来了一大段抒情总结。很难相信,那么真挚感人的名篇《祭侄文稿》是这么写出来的。呜呼哀哉尚飨!京剧《颜真卿》剧照。(图片源于国家大剧院)

  英勇就义篇,吴节、鱼国恩说斩就斩了。颜真卿一个七十多岁的人了,他到底有何必须受命持节的不可替代性?反正朝堂无人,非你不可了。问题是,诸藩镇已叛,此行任务到底是什么?要实现什么目标?有哪些可以周旋的余地?通通语焉不详。后面几场戏,更是看得我目瞪口呆。人家都已经反叛了,你冒死前往敌营,居然只是去严词骂贼?颜真卿被囚龙兴寺,加塞了一段王倩儿前来探监的情节,看似有戏,但敌情奏表来得莫名其妙。泛泛言之不需要你来奏表,详细陈述你既没时间、也没空间,更没在剧中呈现此行还做了谍报工作。给人的感觉就是,王倩儿前来纯属配合作秀,一是垫厚功勋,二是死后留名,目的就是直奔忠烈而去。总结一句话就是,上来就受命,刚到就被囚,早撰墓志铭,欣然就义去。不客气地讲,这几场戏里,没有“人”,只有“功德碑”。京剧《颜真卿》剧照。(图片源于国家大剧院)

  这就是你所看到的京剧《颜真卿》,人和事件看似都在,实则失魂落魄,而且能够看到一个基本套路,即将历史人物身上的种种标签,对应他所经历的若干事件,一一贴了上去,而所有情节的发生、发展和最终的落脚点,不是依据历史环境、规定情境和人物性格所具备的必然性与可能性,而是机械地往什么事表现他什么品格的套路上蹭。在不写“人”而专写“概念”上,可算是写出了新的高度。

  导演是迅速崛起的青年中坚,对于运用舞台调度进行节奏把控和戏剧关系处理不乏经验,可在这部戏里,几乎是噤若寒蝉,毫无作为。舞美设计也很莫名其妙,差不多是京剧《天下归心》的另类重复,几根“金箍棒”和巍峨夸张的刀枪耸立,唯二表意得体的只有“传书”和“就义”两场戏,其他地方都极令人跳戏。最为难的是音乐唱腔,最可惜的是演员,只好凭技术,硬写硬演。张建峰多好的奚派老生,我看全场都不太好找表演的心理情感支点。“颜筋柳骨”并称,颜真卿的书法与其人格事功本可形成同构辉映,跟奚派唱腔的味道是熨帖的。可剧中着力表现颜真卿的武功与忠烈,恰恰是倒转着奚派唱腔而来的,峰回曲折所剩无几,那苍朴中蕴含清旷的味道,也就大打了折扣。京剧《颜真卿》剧照。

颜真卿成了颜假卿——评京剧《颜真卿》

(图片源于国家大剧院)

  出品制作单位和主创主演阵容,其实都不差,也不乏好的作品,但就事论事,京剧《颜真卿》显然是失败的。我不知道它是怎么被搬上舞台的,这恐怕也已超出了我能理解的范畴。我想说的是,戏不能这么搞,糟蹋钱,也糟蹋颜真卿。如此失魂落魄、没戏硬秀,但凡认真一点、专业一点,或者哪怕是多一点敬畏之心、多尊重一点艺术规律,都不至于这样。批评可能有些激烈,但若非有敬畏和期待,没人愿意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我希望,创作者也能用更多的敬畏来认真对待,为艺术,为观众,也为弥足珍贵的体面。(许一多)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中秋】“体验式传承”助力中秋传统回归

  • 【网络中国节·中秋】国风潮起携新韵,月华千里映青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