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士林
在明末文人魏学洢的《核舟记》中,生动描写了“奇巧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的核雕技艺。
凡是学过这篇课文的人,特别是读到“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时,多会报以会心的微笑,发出叹为观止的感慨。这既是因为魏学洢引人入胜的文学描写,更是对王叔远高超的“灵怪之技”的由衷赞叹。
这枚“芥子中见须弥”的核雕,只是江南优秀传统工艺的一个缩影。由此出发,我们不仅可以还原出江南人生命中的人文和美学基因,还可挖掘出江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人文经济传统。
“技近乎道”
一种艺术家人格
这枚小小的核舟,深藏着江南人的生命和文化密码。马克思曾说,弥尔顿写诗是出于他春蚕吐丝般的天性。在江南人的生命基因和文化性格中,也蕴含着最适合从事艺术劳动和审美创造的禀赋与特质。
马可·波罗曾说苏州人:
这里的人生性谨小慎微,他们只是从事工商业,并在这个方面确实表现出相当大的才能……苏州下辖十六座富庶的名城和重镇,商业和手工业都很发达。(《马可·波罗游记》)
明代长洲(苏州)人王锜在谈到“吴中故实”时也说:
凡上供锦绮、文具、花果、珍馐奇异之物,岁有所增,若刻丝累漆之属,自浙宋以来,其艺久废,今皆精妙,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至于人才辈出,尤为冠绝。(《寓圃杂记》)
“谨小慎微”的天性,固然有其短处,但由于“注重细节”“生怕做不好”,也容易把任何一件手中的事情做到极致,培养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人格。这是古代江南人善于把普通的生产变成高级的创造,以及把各种传统工艺发展到尽善尽美的主要原因。
在江南历史上,王叔远不是个别现象。在古人的笔记中,苏州是能工巧匠荟聚、大师丛生的大本营,他们创造的苏式、苏工、苏器、苏服、苏食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工艺最高的技术水准和美学境界,是“业精于勤”和“技近乎道”的生动实践。明人张岱就曾经记下:
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镶、赵良璧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银……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陶庵梦忆》)
古代苏州的手工业和手工艺,不仅有超功利的审美鉴赏价值,也有较大的经济规模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艺术与市场、审美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的完美融合。如明人王士性感慨:
至于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动辄千文百缗,如陆子冈之玉,马小官之扇,赵良璧之锻,得者竞赛,咸不论钱。(《广志绎》)
依托工艺精良、器物精美的生产和市场体系,苏州成为古代江南人文经济的高地。
进一步说,这并不限于苏州一城一地,而是古代江南城镇的普遍特征。马正林曾谈到,自两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后,江浙一带经济为全国最发达,文学、哲学、艺术也最先进,“譬如苏州的刺绣、杭州的织锦和嘉定的竹刻、无锡的泥人等都大放异彩,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中国运河历史地理》)
自唐代以来,特别是到了南宋以后,江南地区在叠加了“经济最发达”和“文化最先进”的优势之下,日渐形成了以“文化发达的地方,经济也繁荣”为本质内涵的人文经济古典形态。以核雕为代表的江南城镇人文经济产业和品牌体系迅速形成,深受全国乃至海外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以苏杭为中心,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国潮”和“江南潮”,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持续引领着美学的潮流。
可以说,在古代江南地区,不仅形成了当时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文经济市场,也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建立了一个优良传统。
“化腐朽为神奇”
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在《核舟记》中,还可发现一个江南人文经济的基本原理。核雕是江南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古代江南人运用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一个缩影。
核雕取材于普通的日常日用之物,在经过人的巧妙构思和创作流程后,成为兼备实用性、艺术性和市场效益的“奇货”和“名牌”。如有“鬼工”之称的明末清初艺人杜士元所刻核舟,每枚都可卖到50两银子。(《履园丛话》)而当时一个普通农民的年收入不过三五两,以此可见其利润之丰厚。
在一枚果核从废弃物到艺术产品的升华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物料的稀缺和昂贵,而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勤劳、审美能力乃至于个人的天分,这与我们今天理想的文化产业可谓高度一致。
我曾表达过对文化产业的基本原理的认识,即以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为主体基础,文化产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形式或审美外观”的再生产,真正理想的文化产业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和社会已有的物质条件,通过最少的投资和最少的工程体量,主要是在对象的形式和外观上动脑筋、做文章。而以核雕为代表的传统江南工艺,既有审美鉴赏和体验的价值,又有实用和市场的价值,不仅深刻展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理想模式,也为当今长三角人文经济发展确立了示范样本。
总之,江南历史上无数的能工巧匠,不仅创造了大批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化和艺术精品,也奠定了当今长三角人文经济发展的深厚历史根脉。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