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侯百川
自从AI绘画诞生,国内迅速产生了一批“革新者”,他们积极推动利用AI技术的绘画者获得同人类绘画者一样的著作权,理由是既然利用照相技术产生的照片拥有著作权,那么AI绘画同属于使用机器获得的艺术成果,也应该获得完整的著作权才是。在国际上多个国家拒绝承认AI绘画者享有著作权的背景下,2023年12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官方宣告:该院审理的李某与刘某侵害作品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即“AI文生图”著作权案),认定涉案图片系原告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体现了原告独创性的智力投入,属于美术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既然AI绘画能够获得著作权,“革新者”们由此推论在生产效率明显优于人类绘画的前提下,AI绘画最终也能取代人类绘画。他们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后不再有人类动笔画画了。他们还列举机械化农业生产取代人力农业生产的事例、机器人在码头装卸货物取代工人装卸的事例来类比AI绘画取代人类绘画。在他们看来,将来人人都可以利用AI绘画,绘画产业将由此迎来爆发式拓展,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笔者作为一个艺术理论的学者和美术实践者,却不这样认识。首先,利用AI绘画不同于使用照相机拍照,著作权领域专家王迁认为,照相者在拍照时已经通过镜头把控了相片上的所有内容,能拍出怎样的照片,照相者心知肚明。而人类向AI发出绘画指令,AI能生产出怎样的画,人类是无法控制的,甚至同样的指令每次产生的图画却不相同。AI就是一个盲盒,人类并不是图画的创作者,人类只是文字指令的著作者,对文字著作权的维护无法拓展到图像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条对于“创作”规定的法教义学进行了解释,认为“创作”是基于自由意志直接决定表达性要素的行为,人们利用AI绘画,显然不够直接。同时,AI也不是相机那样的创作工具,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闻天吉认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把人工智能推出著作权法意义‘工具’范畴的过程”。所谓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机器具有了一定智能主体的属性。所以一个人指令AI从事绘画,就好像指令他人绘制自己想要的画,这个指令发出者不该获得著作权。如果究根溯源,AI绘画的部分著作权应该属于AI所学习的那些绘画的原作者集合。AI能够从事绘画,是因为被投喂了大量人类作者的绘画作品,这些人类作者无疑对自己的作品拥有著作权,AI公司是否可以在未经这些作者授权的情况下让AI学习他们的作品?我们的现行法律中还存在着关于此项内容的法律空白。更进一步讲,AI绘画的著作权的确与其学习的大量绘画的原作者相关。如果赋予利用AI的绘画者以著作权,以后人们可能不再购买人类画家的画作,而是直接用AI模拟他们的作品,人类画家失去需求,不再画画,AI所能学习的画作反而越来越少,这必然会导致想象力的枯竭及风格的僵化。
另一方面,“革新者”们用机械化农业生产取代人力农业生产,用机器人进行码头装卸取代人类进行码头装卸来类推AI绘画必然会取代人类绘画,也是不确切的。因为农业和码头装卸都属于人类的生产力范畴,它们是关乎人类生存、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但是绘画、音乐、棋类、足球、篮球或者其他文娱活动都是人类所谓的“无用”活动,人类组织这样的活动更多出于游戏的心理,并非为了生活资料,而是由此锻炼人类的精神和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从事者、旁观者、消费者、评论者都是游戏场域的参与者,没有一方是可以由机器替代的。AI现在能够战胜人类顶尖的围棋手,那么日后人类就不再需要培养孩子下围棋了?试想有一天,机器人运动员可以完胜人类足球明星,人类球员就会从世界杯比赛中撤出吗?让机器人下场比赛,所有人类成为观众,这一切假想当然不可能变成现实,无论AI在这些领域如何领先于人类,人类也不会放弃他们的游戏。他们会制定新的规则,将AI禁止在场外,让游戏能够继续进行。诚然,当下的新技术冲击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自从AI绘画入场,电子游戏原画领域的诸多人类绘画者被迫失去工作,关于青少年还要不要学习绘画的讨论甚嚣尘上,但是笔者认为AI绘画能替代的仅限于绘画起辅助作用的行业,产品就是绘画本身的行业难以被其窃取,因为消费者意图消费的并非单纯的画作,他们还希望通过消费表达对人类才华的赞赏。2023年,国内某知名游戏公司将AI绘制的游戏设定画印制并销售,遭遇了大规模退货。2023年以来,某国产漫画平台个别作品出现AI参与的痕迹,留言区马上有读者的激烈吐槽和抵制,这些都说明了图画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他们购买图画类产品就是在参与人类的绘画游戏,显然,用AI绘制图画的公司违反了绘画游戏的基本规则。
最后,希冀于通过AI绘画让绘画产业焕发生机的想法更加不切实际。因为图画并非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图画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依靠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自身的符号价值。中国的《清明上河图》、法国的《自由引导人民》这些名画之所以价值连城,不仅仅因为它们的作者有高超的画功,更在于其在人类文化史中的符号意义。AI绘画的产量再多,绘制再精美,如果不具有人文意义,不具有画家的光晕,也只会一文不值。AI绘画可以丰富我们日常的文化生活,但它不会给社会带来额外的财富,更不可能替代人类延续千万年的绘画活动。人类执着的并非绝世的佳作,而是拿起笔自主描绘世界这个行为本身。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