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儿童剧创作中的童真美学 ​——儿童剧《草房子》从小说到舞台的实践启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儿童剧创作中的童真美学 ​——儿童剧《草房子》从小说到舞台的实践启示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5-09-16 10:36

  作者:马 路

  反观当下某些儿童剧的三大误区:将儿童物化为萌宠(如低幼化角色设计)、苦难奇观化(滥用煽情音乐与夸张表演)、情感降维(简化矛盾为“学好”公式),本质都是成人心理感受的体现。而儿童剧《草房子》从小说到舞台的实践启示在于:尊重儿童的哲学能力。

  日前,根据曹文轩同名小说改编的儿童剧《草房子》走进中小学校巡演,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在更多孩子心中播下爱与美的种子。笔者作为该剧导演,结合该剧的舞台转化实践,对童真美学也有了一些新的体悟。

  在某些传统儿童剧作品中,儿童常被简化为天真懵懂的符号,《草房子》中的秃鹤(陆鹤)却以震撼人心的方式颠覆了这一模板。当三年级秃鹤突然拒绝同学触摸自己发亮的头顶,甚至将屠夫丁四诱惑他的肉块扔进尘土时,这并非幼稚的任性,而是一场尊严觉醒的庄严仪式。更深刻的转折发生在油麻地小学会操表演。当老师因他的秃头可能影响学校形象而禁止他参加时,这个被排除在集体之外的孩子选择了最激烈的反抗:在表演高潮时突然甩掉帽子,让光头成为全场哄笑的焦点。这一举动看似顽劣,实则充满悲剧性的仪式感——他以自毁式报复宣告:当社会拒绝给予尊严时,尊严将以伤痕为勋章。而最终在文艺汇演中,他主动请缨出演秃头连长角色,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他的光头不再是被嘲笑的缺陷,而是艺术赋能的道具。演出结束后他跑到河边痛哭、师生们集体呼唤“回家吧”的场景,恰是社会契约的达成:儿童通过自我证明,赢得了成人世界的入场券。

  儿童剧中真正的童趣不在嬉闹的表层,而在这些尊严攻防战里。当孩子为了一顶帽子、一句称呼、一个摊位较真时,他们正进行着与成人世界无异的身份认知。

  某些儿童剧常将苦难简化为煽情元素,而《草房子》却力图揭示儿童面对危机时的责任意识。杜小康跟随父亲去芦苇荡放鸭的篇章被选入语文课本,题为《孤独之旅》。但这段旅程的深刻性远非“孤独”可概括。当鸭群误食鱼苗被扣留、父亲一病不起时,十二岁的杜小康完成了惊人的角色转换——从被保护者成为家庭的决策者。他卖掉了心爱的自行车,用桑桑卖鸽子凑的二十块钱进货,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杂货摊。这个曾经穿着白衬衫、骑着自行车穿梭校园的少年,此刻的吆喝叫卖不是落魄,而是向成人社会递交的创业计划书,桑乔校长那句预言“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就是杜小康”正是对这份儿童式事业心的最高认可。

  儿童剧中真正的成长叙事,应展现儿童将挫折转化为事业机遇的能力。他们面对的不是童话式的磨难,而是真实的生存课题——正如杜小康将小摊视为家族复兴的起点,细马把羊群看作独立王国的根基。某些创作者习惯于用成人经验压缩儿童的情感空间,而《草房子》却力图以郑重的笔触确认:儿童的情感具有天然的纯真和活力。桑桑为蒋一轮和白雀传递情书的经典桥段,常被解读为早熟,实则揭示了儿童对情感契约的神圣化理解。更微妙的是纸月的情感世界。这个被欺凌时默默流泪的女孩,当桑桑为她打架受伤后,她深夜送来一篮青菜与绣着莲花的书包。没有感谢的言语,但莲花的意象与桑桑母亲为她梳头时落下的泪,构成儿童式的情感加密系统——他们用物象传递着成人难以破译却真实存在的情感密码。

  儿童剧中的情感表现需要遵循绝对尺度原则。当儿童为丢失玻璃珠绝食、因朋友爽约宣称“绝交”、为守护秘密忍受责罚时,这些在成人眼中的小事,实则是他们演练情感世界的沙盘。曹文轩在小说《草房子》序言中的阐发,为儿童剧创作提供了美学阐释:“美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这种美不是成人幻想的“纯真滤镜”,而是儿童主体性迸发的生命质感。

  反观当下某些儿童剧的三大误区:将儿童物化为萌宠(如低幼化角色设计)、苦难奇观化(滥用煽情音乐与夸张表演)、情感降维(简化矛盾为“学好”公式),本质都是成人心理感受的体现。而儿童剧《草房子》从小说到舞台的实践启示在于:尊重儿童的哲学能力。如当桑桑患上怪症以为将死、带妹妹看城墙实现诺言时,那“温热的感动”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存在意义的突然勘破——这类场景需要留白式的呈现,而非空洞说教。

  在导演过程中,笔者适当采用了一些儿童感官语法,如小说原著中“梧桐枯叶在秋风里忽闪忽闪飘落”的描写,实际是桑桑告别草房子时的心象投射。舞台设计则可借鉴此类通感修辞——当秃鹤受辱时,让灯光在他光头上形成刺目的光晕;当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奔跑时,用鼓风机掀动红色幕布模拟血色的浪涛。

  判断儿童剧优劣的试金石,是观察儿童观众是否会在谢幕时下意识挺直腰板——他们不是在观看“可爱的自己”,而是在见证被郑重呈现的精神同胞。恰如油麻地的孩子们最终对秃鹤的认同:“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真正的童真童趣,永远生长在儿童奋力触碰星辰的指尖,而非成人俯身垂怜的目光里。(马 路)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光影为证:《南京照相馆》里的色与声

  • 刘上生:生辰私祭为那般?——读《红楼梦》新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