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托江南之名,借器物说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托江南之名,借器物说世

来源:解放日报2025-08-30 09:21

  作者:李怡雯

  人的生活离不开对“物”的使用,睡觉要床榻,吃饭要碗筷,农作要麦犁,过路要桥船。徐风的《江南器物志》便聚焦人与器物的互动过程,以江南“器隐镇”为背景,用10个故事单元切入古镇民生,展现出由“匠艺”层面深入“文心”内核的创作策略,“托江南之名,借器物说世”。

  沈从文曾在自述对器物的喜好时说,“留心细物”是“对于美特具敏锐感触”。徐风也是如此,他认为“器物是人创造的”“手艺人在它身上留下的灵光一现,由此接通了器物沉睡的灵性”,指出器物是人们生活趣味的投射。器物无声地陪伴着人的生老病死,是对生命流经岁月的见证。

  在《江南器物志》中,徐风通常从两个方面来书写“器物”。一是器物制作、使用过程里的感官体验。在这里,他的表达力求令读者身临其境“美”的产生,进而领悟人与器物之间富有生命力的互动。

  例如在《瓦片翻身记》中,汤效祖的恩师兼准老丈人颜文泰,为支持汤效祖乡试赶考,特地准备了四件器物:鸡翅木折叠油灯、青云剑、砚台和竹编考篮。汤效祖带着这四样器物赴金陵赶考,灯以照人、剑可鼓气、砚能启笔、篮能保生,最后果真中了举人。其中如考篮的制作要“细竹刀”“刀刃游弋”“竹片跳来晃去”,是“手—物”的完整动态过程。徐风通过勾勒出每件器物的形态、质感与使用感受,让“器”的交接也承载人情。

  二是器物使用过程里的叙事功能,引器物入人事,通过述说器隐镇居民“或纠缠于器,或困扰于物”的故事,将器物的历史“显化”,与江南文明产生关联。

  书中的《龙骨水车》讲述器隐镇车水巷农民郑龙大的一生,他的生命几乎就是一部独属于江南水乡的器物志。正月罂坑的麦锄、春农的耕犁、麦收的筛谷匾……郑龙大无一不精、无一不晓。七八月旱期,龙骨水车匍匐在河岸与水田间运转,正如它的制作者郑龙大在田塍上为农事奔走。引河水入稻田离不开龙骨水车,一如车水巷的人们离不开郑龙大。他和村民用朴实的农具撑起了器隐镇的农业民生。

  不同于前作《江南繁荒录》中设置三个“部”,以词牌名(青玉案、声声慢、风满楼)来统筹12个故事,分述历史逸闻的写法,在《江南器物志》里,徐风更强调“器”作为“物”的意义,开篇以《一部慢戏》作为全书概述,以器作为题名向外铺开结构,却不只是描述器物,而是加入丰富的历史人情。如《鹊桥仙》《合欢桌》《瓦片翻身记》《一品当朝锅》,读者总能透过一两件物,寻找到一个或几个人的影子,进而扩大到全体小人物的生命痕迹。

  作为地理坐标,“器隐镇”则不但起到了建构全篇的作用,更承担了模糊现实与虚构的重任。徐风实写“器隐镇”的博物志、口述史,实际上是为了在这背后“虚写”一方地域丰富的生命力,重现太湖西岸重镇的地方风物趣味。鸡笼巷、大人巷、伙头巷、百果巷、车水巷……纪实与推演如同电影镜头淡出淡入,历史性与文学性相互渗透其中。

  例如,《扫地成僧》借陈列在镇民俗馆的老物件讲述“扫街佬”罗饭桶的一生。“一个人活在世上,需要一些依据来支撑”,罗饭桶虽然悄无声息地离世,但他毕生搜集的器物还在。这些器物遍布历史的尘土,被无数“器隐镇”的人用过、挎过、丢弃过,是活生生的民俗记录者。

  为重返历史语境,清理并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徐风在大量翻阅镇志县志、走访调查后,使用“推演”的方式去还原罗饭桶的一生。扫帚作为器物是罗饭桶谋生的手段,烟壳酒瓶作为器物是罗饭桶娱乐的消遣,茶匙茶盏作为器物是罗饭桶精神世界的告慰。朴实、平凡、流俗的一生,恰如罗饭桶私人的收藏史。

  因为民间文化的再发现和介入,罗饭桶那些曾被视为“垃圾”的收藏物,开始向艺术品转化,进而上升为一种江南叙事的精神符号。生活在“器隐镇”的人们,男人抽老刀牌、大前门、哈德门等民国有名的香烟,一方富裕的江南码头,各种好酒纷至沓来,故事伴随着人情,酒瓶从来不空——武陵酒、鹿邑大曲、渔阳酒……被罗饭桶一只只捡回去的酒瓶,分明是他未曾谋面的各路朋友;女人抽仙女牌香烟,用“林文烟”香水、“双妹嚜”雪花膏;孩子穿虎头鞋,望见就想起母亲;人们待客时用象牙匙柄的茶匙。这些器物所反映出的驳杂细节,恰恰是百年来江南地区民生的缩影。

  器物托志,古今皆然。《江南器物志》是徐风融汇地方风物与个人思辨的成果,也是他在“江南器物”方向的深耕之作。他从器物的使用关涉匠艺的钻研,又上升地域文心,或如一个勤勉的摆渡者,此岸是器,彼岸是道,器道合一,往往可以得到会心一笑。这不仅是徐风对人与器物、现实与精神关系的体悟,也是他对散文写作的又一轮艺术探索。散文能不能讲故事?如何讲好故事?纪实与推演的分寸把握,徐风在他的叙事中都给出了答案。(李怡雯)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文明忧思下的怪诞悲喜剧

  • 詹 丹:从高考题看阅读理解的精准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