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暑期抗战影视剧热播:十四年烽火,光影照山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暑期抗战影视剧热播:十四年烽火,光影照山河

来源:海南日报2025-08-11 09:33

  作者:华 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视荧屏和电影银幕上掀起一股回望历史、致敬抗战英雄的热潮,经典抗战影视剧与新作交相辉映。

  众多影视剧以多元形式和视角,重温14年浴血抗战的艰辛与壮烈,生动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营造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浓厚氛围。

  兵民是胜利之本

  从7月至9月,《亮剑》《历史的天空》《悬崖》《记忆的证明》《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太行山上》等一批经典抗战剧目在“重温经典”频道重播。其中,由李幼斌主演的《亮剑》,以其紧凑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赢得许多观众的喜爱。

  一批抗战题材电视剧即将上映。毛卫宁执导的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将镜头对准了山东沂蒙这片红色大地。在日军“杀光、烧光、抢光”的暴行下,“崮城”百姓与子弟兵同心协力,誓死守护家园,共待黎明破晓。剧中,青年党员庄埼风(王雷饰)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依据《论持久战》的智慧,发动群众,组织农救会,军民携手筑牢抗日根据地。剧集中的泥土气息以及人物众生相,正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生动注脚。

  央视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将联合播出十集政论片《胜利》,全面回顾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并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些光影故事让当代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此外,《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电视剧,《胜利1945》等纪录片,《马背摇篮》《怒刺》等微短剧正在精心推进创作。其中,由张永新执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深刻展现了整个民族共赴国难的家国大义。

  多元战场上的抗战

  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将播出专题片《山河铭记》,重点展示了中国军队与人民如何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巧妙应对敌军的攻势,以非凡智慧和顽强意志,在广袤的土地上构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将播出纪录片《烽火侨心》,讲述了海外华侨华人通过国际声援、物资运输、医疗援助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和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故事,生动体现了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方,都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

  抗战的胜利,其根基深植于更早的革命土壤之中。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浴血荣光》聚焦1927年至1935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的热血奋斗历程,展现了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壮烈图景。

  抗战除了在枪林弹雨的正面战场展开,还有一条没有硝烟的文化战线。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阵地》即将上映。该片聚焦于1938年至1944年间,郭沫若、夏衍、田汉、徐悲鸿、艾青、巴金、陶行知等爱国文化人士,汇聚桂林,以笔为枪、以舞台为战场的壮丽史诗。面对敌人的刺杀与轰炸,《救亡日报》编辑部被迫迁入岩洞,“机器可以被炸毁,但我们的意志,决不能让日本人给炸没了”。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下,他们用新闻报道、文学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筑起了一道抵御侵略的“文化长城”,凝聚起烽火岁月中的霜雪之志与磅礴力量。

  值得关注的待上映新作还有《归队》《风与潮》等电视剧。臧溪川、赵阳执导的《归队》以“小人物,大历史”的笔法,再现东北抗联的艰苦卓绝。胡军、李乃文等人饰演的抗联英雄,在惨烈战役后与大部队失联,于日军层层围堵中突围、失散、寻找、重逢,最终“归队”。“只要打不死,那就打不散”,这句誓言不仅承载了革命战士的忠诚与信念,更深刻诠释了东北抗联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坚持抗战的坚韧意志与不屈精神。

  由杨振宇执导的《风与潮》聚焦乱世中的“金融风云”,展现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下另一种激烈的斗争,丰富了抗战叙事的维度,揭示了战争背后经济与信仰的深层较量。

  星火燎原的信仰传承

  中央广电总台电影频道从7月起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电影展播活动,陆续安排《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八女投江》等近百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国产抗战影片展映。

  大银幕上,申奥执导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通过“吉祥照相馆”讲述邮差阿昌发现日军暴行照片,并与众人冒死保存、传递真相的故事。影片取材自真实经历,再现了在日军严密新闻封锁下,普通人如何以勇气守护影像证据的故事。影片以照片的显影与传承,展现个体命运与家国情怀的交织,诠释了“寸土不让”的精神坚守。

  管虎、费振翔执导的《东极岛》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展现了中国渔民“海上有难,必救”的朴素信念与非凡勇气。影片聚焦于两位熟悉水性的年轻渔民——阿赑(朱一龙饰)与阿荡(吴磊饰),他们矫健的身姿穿梭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影片通过抒情又富有力量的镜头语言,将大海的壮阔与人性的光辉融为一体。

  阿赑的人物原型是1942年参与营救“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的舟山渔民。阿赑在阿荡的感染下舍生忘死救人的故事,体现了中国渔民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片中,阿赑的恋人阿花(倪妮饰)打破女人不能出海的禁忌,解船出海。该片再现了口述历史中“所有的船,能摇的,都出去”的震撼场景。片中的陈先生,教渔村的幼童吟诵岳飞的《满江红》。他怒发冲冠,为刺杀日军而“血溅五步”。“跪久了,就起不来了。”他临终的呐喊是对所有中华儿女不应屈服于压迫者的呼唤。片尾,幸存者的后代动情回忆:“在我父亲的记忆中,中国渔民就像天使一样来拯救他们脱离地狱。”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上镌刻的“大爱无疆,海岳流芳”八个大字,正是对这份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永恒铭记。

  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的纪录电影《山河为证》,将于8月15日全国公映。该片以宏大的国际视野和珍贵的历史资料,为观众重现东方主战场的壮阔史诗,彰显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伟大精神与铁证如山的历史记忆。(华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戏台》:大众艺术与精英艺术的对话

  • 《你行!你上!》:叙事失衡下的“中国故事”表达困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