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梁 婧
最近一段时间,“谷子经济”悄然走红,这里的“谷子”可不是指农作物,而是英文“goods(商品)”的音译,指的是动漫、游戏、影视等热门IP衍生出的周边产品,像徽章、海报、手办、玩偶等。受《哪吒》等国漫IP影响,国内“谷子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已达1689亿元,比2023年增长超40%,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在电商平台上,各类热门IP的周边产品销量持续攀升,一些限量版、联名款更是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足见其市场热度。
“谷子经济”的爆火,与其背后的供需关系及需求弹性理论有关。从需求端来看,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成为市场主力。他们成长于物质相对丰裕、文化多元的时代,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加强烈,愿意为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买单。对于这些年轻消费者而言,“谷子”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他们表达自我、彰显个性、寻找群体认同感的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价值和社交属性,因此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需求弹性小。
从供给端分析,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优质IP不断涌现,为“谷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国内轻工业发达,制造业供应链完备,能够高效生产各类精美的周边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商家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如限量发售、盲盒抽奖、联名合作等方式,人为制造“稀缺性”,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在供需关系的相互作用下,“谷子经济”得以蓬勃发展。当市场需求旺盛且供给相对稳定时,商品价格往往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商家获得可观利润,进而有更多资金投入产品研发、设计和营销,推动产业不断升级。例如,某热门动漫IP推出的限量版手办,虽然价格不菲,但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稀缺性,吸引了粉丝抢购,商家不仅在短期内获得了高额收益,还借助这一热度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为后续产品的销售奠定了良好基础。
“谷子经济”的兴起,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消费选择,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它打破了传统消费市场的格局,让小众爱好变成了大产业,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未来,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谷子经济”有望创造更多商业奇迹,成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梁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