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于 晴
近日,深圳某影院座椅发现虫卵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涉事影院虽已致歉处理,但事件背后暴露的影院座椅卫生管理问题,却非个例。
社交平台上,“看了场电影皮肤痒”“起包”,不少网友分享自己遇到过类似情况。在暑期档电影火热之际,影院座椅这一电影院最常用的设施,其卫生状况不该成为公共健康的隐秘角落。
电影院环境封闭不通风、人流密集,这样的特点客观上为病菌滋生提供了条件。就像深圳这家影院,事发厅由于楼龄较老,又因漏水导致潮湿,滋生了虫类。虽然该影院事后已向顾客道歉、退票,并更换了影厅内的所有按摩垫,加大对厅内卫生的清洁力度,但这样的个例卫生隐患已引起不少人对影院公共卫生的担忧:别的地方是否有类似问题,消费者心里没底。
常年缺乏阳光照射,空调环境下温湿度适宜,座椅缝隙易藏匿食物碎屑、皮屑等,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夏季,人们观影往往衣着清凉,若长时间与不洁座椅直接接触,就会增加皮肤产生不适感的风险。
影院座椅卫生问题,暴露出当前管理短板。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虽然对空气、水质等有明确要求,但对座椅的具体清洁标准、频次、消毒方法等并没有给出具体细则,这就给监管留下了死角。影院的日常清洁标准也参差不齐。据调查,不同影院对影厅的清洁程度差异显著,从简单的场间擦拭到不定期的深度清洁,缺乏统一、科学的规范,卫生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影院自律。
这也导致目前应对这类卫生问题,大多要靠人们自己多加注意。有专家建议,穿长袖长裤,携带驱虫喷雾,观影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洁皮肤等。这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前不久热卖的高铁一次性座椅套,想让自己更安心,就只能自备工具了。
当前,暑期档迎来观影热潮,多部重磅影片集中上映,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影院。市场火热令人欣喜,但行业长远发展,离不开对每一个细节,尤其是涉及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重视,别让座椅卫生隐患给观众造成的“切肤之痒”演变成行业的“切肤之痛”,侵蚀公众对文化消费场所的信任。
影院是重要的文化消费空间,座椅的洁净与否,直接关系到观众的观影体验和健康安全,绝非小事。完善标准,填补制度规范空白,形成更加明确的卫生管理方式,比如影院、剧院等相关场所将影院座椅等高频接触物表面卫生纳入强制标准体系,明确清洁消毒的具体要求、频次和检测方法,为监管提供清晰依据。
对影院而言,将座椅定期深度清洁纳入日常运营规范,守护好每一个座位,就是守护公共健康的底线,守护文化消费的品质,更是守护自身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额度。各方对座椅的卫生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明确卫生死角的责任田,让观众不仅坐得住,更能坐得安心、舒心,助力电影市场行稳致远。(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