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开拓性研究
——读尹汉宁教授新作《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
作者:逄锦聚
尹汉宁教授新作《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2024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著作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开拓性研究,并尝试创新构建了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该著作的出版,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考,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具有方向性的启示。
一、中国经济学首先要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特殊规律,也要揭示人类经济发展一般规律
该著作开篇就提出:“让经济学说中国话,是中国当代经济学人的历史使命。”在其后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学给出界定时又强调:“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学,就是围绕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成的知识体系。”显然这都是有针对性而言的。
在西方经济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经济学即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和其他经济学存在的必要性。这样的观点影响到我国理论界,促使有些学者产生了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和否定构建中国经济学的必要性的倾向。对于这样一种观点,该著作从理论史的角度,历数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历史沿革,强调指出,“从重商主义开始,经济学理论从来都有明确的国别指向。那种认为西方经济学一开始就是面向世界的、对任何国家都普遍适用的观点,显然是缺乏历史依据的。”“在客观上与西方中心主义和优越论、优先论的思维方法相契合,也存在不分时空条件的明显的方法论缺陷。” 该书作者鲜明提出的上述观点,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了支持,值得肯定。
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史看,政治经济学首先是从研究个别国家、特定发展阶段开始,并且呈现各个国家的特殊性。恩格斯曾经讲过:“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个个别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恩格斯这里讲的,是政治经济学首先只能以它的国别性和特殊性呈现出来。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特殊的国情,包括特殊的历史、特殊的文化、特殊的经济制度、特殊的发展阶段等,决定了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揭示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规律,是经济学的神圣使命。以这样的使命感,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经济学的多学科研究并揭示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是完全必要的。
当然,中国经济学要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讲中国话,并不排斥或否定,还要吸收世界上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揭示在中国特殊经济规律中包含的一般规律,从而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从该著作的有关章节,特别是最后的章节内容可以看到,作者对此也做出了努力,同样值得肯定。
经济学着力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揭示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要揭示人类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是有机统一的。一般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吸收借鉴别国经验和别国经济学有益成分,可以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提供借鉴,从而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学做出有益贡献,这也表明中国经济学是发展的开放的经济学。
二、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多学科的共同使命
政治经济学要不要研究经济发展,该著作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指出:“我们现在研究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理论,自然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同样具有理论经济学的属性,同样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这样的观点也是值得肯定的。
在2015年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重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需要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观点,是对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重大课题的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使命的创新发展。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始终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之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临的发展现实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如何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成为一项急迫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世界奇迹,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发展问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始终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对于关系我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全局的发展问题,政治经济学要下大力气深入研究,这是关系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否具有生机活力,能否成为经世济民科学的大问题。当然,政治经济学研究发展问题要处理好与研究经济制度的关系,要在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要求、巩固完善的基础上,深入阐释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要把二者紧密结合,使之相得益彰。同时政治经济学既要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也要处理好与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经济学、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关系。在过去长时间里,我国曾引进西方学者编写的发展经济学,这种发展经济学以西方的视角和方法,阐述了若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其中有些理论和方法值得借鉴,但有些观点和理论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我国老一代经济学家曾经从中国实际出发,就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开展研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自2004年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国内学者编写了我国自己的《发展经济学》,近年来国家教材委正在组织编写《中国发展经济学》。与此同时,本书又尝试构建了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顾名思义,中国发展经济学或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肯定是专门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专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发展经济学和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都要加强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但分工和侧重点可以有所差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着力研究阐述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为中国发展经济学提供根本的理论基础,中国发展经济学和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则在基本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阐述经济发展的具体理论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我们期待,中国发展经济学和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三、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方法论,又要进行方法创新
该著作提出,“我们对现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认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体系,需要进行范式革命”的命题。这对于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也同样具有启示。
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和方法,对于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意义重大。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和方法很难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学理论,更难以构建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学界总体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有益的方法,所以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在过程中,也出现了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奉为圭臬,照抄照搬,而忽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指导意义和具体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并且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方法论,为矫正在方法论问题上存在的不正确认识提供了思想武器。
该著作在充分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基础上,把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看成是包括三个层次的一个体系:根本方法论、技术路线和分析工具,认为: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研究方法,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即唯物史观,其次要运用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分析法等作为技术路线,第三个层次是根据需要,对已有的分析工具、数理方法进行运用。这样的关于方法论和方法的认识具有新意,全书运用这样的方法论和方法尝试构建了包括绪论、历程分析、专题研究、结论四篇二十章的篇章结构和理论框架,形成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范畴、观点和理论。所有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
四、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虽然老一代经济学家早已提出过中国经济发展学的概念,并且为此付出努力,取得了成果,但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概念是作者首次提出,构建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也是首次尝试。提出新概念是创新,构建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也是创新。万事开头难,诚挚期望作者能够继续跟踪时代和实践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产出更多成果,也期望学术界能够关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探索,对由此涉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与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核心范畴、体系结构、逻辑主线等开展讨论,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也为世界范围经济学的发展,贡献中国经济学人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