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青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正当防卫》,引发了网友两极分化的评论。支持者认为,该剧深化了对正当防卫题材的探索,不仅更深入地关注了法律背后人物命运的起伏,还从正当防卫的独特视角切入,呈现了校园霸凌、家暴等社会热点问题。批评者则指出,剧中人物语言过于刻意、悬浮,如同“背课文”一般强行点题,缺乏真实感。该剧在“迷雾剧场”播出,主打的是悬疑性,但剧名又暗示着严肃写实的司法剧风格。更关键的是,随着剧情推进,其悬疑效果流于表面,逻辑漏洞逐渐显露,尤其是在结尾部分难以自圆其说,大大削弱了观众的代入感。
“正当防卫”题材成为影视创作热点,很大程度上源于2024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的成功。该片以艺术化的手法传递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展现了法治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电影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还获得司法机关的关注与肯定,被检察院视为普法的“最强嘴替”。此后,《第二十条》先后在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第16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第2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中斩获多项殊荣,可谓硕果累累。相较之下,电视剧《正当防卫》作为同类题材,表现显然略逊一筹,不禁令人思索:热门题材,为何褪色?
客观来说,电视剧《正当防卫》本身具备较强的可看性。正当防卫的界定本来就充满诸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该剧以悬疑风格贯穿始终,在形式与主题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契合。剧集开篇即通过江婷家暴反杀案、检察官被绑反杀案、14年前的“6·28校园伤人案”三线交织的结构,带领观众进入正当防卫的取证与判定的过程。其中,家暴案和校园伤人案都揭示了霸凌形式的多样性,呈现出对受害者造成的深重伤害与命运悲剧。检察官被绑反杀案,则与14年前的校园伤人案形成镜像对照:当曾经掌握裁判权的检察官自身也陷入正当防卫的自证困境时,他所经历的挣扎、煎熬与屈辱,竟与当年的嫌疑人李沐风惊人相似。当李沐风被判防卫过当获刑四年的时候,他便遭遇了“社会性死亡”,甚至连母亲也避之不及。该剧最大的亮点,在于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和对命运跌宕的全面展现,有力彰显出人们对法律公平与温度的呼唤。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当防卫》以悬疑感成功在开篇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但随着谜团层层揭开,逻辑漏洞却不断暴露,严重影响了整体观感。问题首先体现在核心人物梅筝的人物设置上。她出场时自带一股阴郁气息,似乎与三个案件都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不少观众猜测她可能是幕后黑手或身负重大秘密。可是随着剧情发展,她的神秘感不仅日渐稀薄,其行为动机更是根本难以立足。例如,对于检察官段鸿山,梅筝本应心怀感激。无论是当年的判决,还是事后对她处境的关心,段鸿山都可谓尽心尽力。因此,梅筝调换手机证物的行为显得极其突兀,令人难以理解。即便她对李沐风抱有惺惺相惜的同情,也不至于产生如李沐风一般对段鸿山的刻骨仇恨,进而实施报复行为。此时梅筝的人物设定,不管是利益驱动还是情感逻辑上,都给人带来一种不明所以的悬浮感。
梅筝与李沐风的关系处理,也颇令人费解。起初,两人显得并不熟络,甚至还带有一丝刻意回避的意味。对于14年前案件的关键霸凌人物张源,梅筝更是进行了隐瞒。可随即画风一转,李沐风突然出现在梅筝家里,两人竟联手销毁了重要证物手机。段鸿山的案件从发生到结束只用了7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两人的关系竟能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剧集通过闪回的手法暗示了两人当年若有若无的情愫,但因后续铺垫严重不足,更像是为了制造悬念而强行设置的关系,使得人物的行为逻辑被大打折扣。
李沐风与周德龙的合作设定同样牵强。剧中周德龙痛恨梅筝和段鸿山,是因为他不相信儿子周林会猥亵女同学,偏执地认为是梅筝勾引了儿子,而检察官段鸿山错判了一切,甚至还妄加揣测地认为梅筝杀了周林,李沐风是替罪羊。这里的逻辑不禁令人哑然失笑:周德龙恨遍了所有相关的人,却唯独不恨杀死儿子的李沐风,甚至还毫无根据地为其开脱。同时,剧情设定李沐风与梅筝是互帮互助的关系,那么李沐风又怎么能容忍周德龙对梅筝颠倒黑白的谩骂和仇恨?难道仅仅为了强化他们对段鸿山的共同愤恨,就可以牺牲梅筝吗?这显然与李沐风是梅筝的“保护人设”相矛盾。
因此,《正当防卫》在结局时遗憾地“烂尾”了。结尾本该是揭秘的重头戏,但伴随“真相”而来的,不是豁然开朗,而是层出不穷、难以自洽的逻辑漏洞,这严重削弱了剧情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悬疑剧最大的魅力,往往不在于“悬念”本身,而在于“悬疑落尽”后所揭示的深刻底色。譬如《隐秘的角落》对人性复杂与幽暗的探索,《沉默的真相》对正义的执着与坚守。故而,悬疑剧要想出彩,就不能为悬疑而悬疑,讲好悬疑背后的人性故事与社会议题才是关键。
正当防卫法条的“沉睡”与“觉醒”是现实中的重要议题,而每一个判决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倘若该剧能够更持续、深入地关注法律背后的人物,在展现法律的客观公正与司法程序正义之余,更多地注入释法的耐心、温情与人性关怀,为那些在千钧一发时做出抉择却走向错误命运的人,展现更多的包容与理解,也许《正当防卫》能够呈现出更独特的视角与温度。唯有不断向深处发掘,真正关注人物本身,才是此类题材焕发新生的解锁方式。(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