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林侠
《小白船》无疑属于艺术电影。从内容上看,影片集中描绘了敏感内敛的刘娴与叛逆少女金明美之间的短暂交往。一方面,它展现了十五岁少年的成长记忆、人生迷惘,以及朦胧的女同性恋倾向和性别意识;另一方面,影片也触及了父母离异、父女隔阂、婚内出轨、甘当第三者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可以说,无论哪个内容元素被单独提取出来,都无疑是艺术电影的鲜明标签,更何况如此众多元素交织融合在一起。从形式上看,影片大量运用手持长镜头、过曝光线、人物脸部特写,以及缓慢的叙事节奏。这种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也为影片打上了鲜明的艺术电影烙印。
然而,这部所谓的艺术电影并不具备真正的艺术特质。《小白船》票房惨淡,难以归咎于外部市场环境,实则源于其艺术性的不足,换言之,是对艺术电影艺术性的误解所致。
电影不仅是一门叙事艺术,更是凭借其叙事能力,才得以在现代社会中作为大众媒介存续至今。世界电影史就是电影媒介从无故事讲述、到有故事讲述、再到高水平故事讲述的演进历程。
电影艺术的本质在于讲述故事;而电影媒介的艺术性,则体现在如何更好地讲述一个好故事,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其中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第一个层面是“好故事”,即“讲什么”的内容层面。我们认为,作为现代大众媒介,电影对“好故事”有着特殊的要求。这并非仅仅是袒露私人情感的日记,亦非忠实于生活流的记录;既非个体欲望放纵的狂想,亦非对集体宏大事业的宣扬。它乃是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之间辩证的互通与共生。
更具体而言,商业电影所展现的是从社会经验到个体经验的转化过程。例如,众多好莱坞影片如《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阿凡达》以及“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系列,其故事核心均由普适性的社会价值和公共经验构成。商业电影通过微观的个人命运来验证和实践宏观且已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因此,它对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共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艺术电影则不同。它是通过个体经验汇聚成公共经验,将微观层面的体验在社会和群体中引发广泛的共鸣,宛如一只南美洲的蝴蝶,轻轻扇动翅膀,竟足以触发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猛烈龙卷风。也就是说,艺术电影的好故事要求微观而深切的个体经验最大限度地成为时代、社会、群体的记忆。如侯孝贤的早期作品《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等,贾樟柯的《小武》《站台》,之所以广受赞誉,就是用感性鲜活的个人经验最大程度地囊括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记忆、社会经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白船》展现少女刘娴的私人情感与成长记忆自然是无可非议的,这本身就是艺术电影的经典题材。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该片未能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人到社会层面引发更广泛情感与经验的共鸣。个人的成长心理即便再微妙,终究离不开“人性”这一故事的底色;反男权的性别意识即便再独特,也需要植根于普适的人性价值之上。事实上,唯有依托人性这一底色,微观而特殊的成长心理及其生命经验才可能激起更广泛的共鸣,进而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社会心理以及群体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看来,《小白船》的成长经验也就是“刘娴”这一个人的特殊经验;在电影这个大众媒介上呈现一种没有共鸣的私密情感,这就是自恋式的喃喃呓语,显然不是艺术电影所需要的“好故事”。
电影艺术的第二层面在于“更好”地叙事,即探讨“如何讲述”的艺术手法。如果说商业电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视听语言体系,注重媒介的透明性,那么艺术电影则着重强调媒介的不透明性。如前所述,《小白船》确实具备艺术电影常见的语言元素,例如手持运动镜头、光线过曝的处理,以及对微表情的大特写捕捉。然而,这些元素并不必然带来艺术性价值,唯有与故事中的人物情绪紧密结合,方能营造出真正的艺术韵味。
例如,在电影《卧虎藏龙》中,有一幕竹林激战堪称经典,其间巧妙地穿插了玉娇龙青丝拂面的细腻面部表情特写。这个镜头深刻揭示了人物内心的迷惘,再辅以叙述层面的诗意化慢镜头处理,赋予了其浓郁的艺术感染力。相比之下,《小白船》虽频繁运用特写镜头,细腻捕捉人物的微表情,以展现心理变化,但由于镜头中缺乏叙述者的主观意图渗透,因此并未呈现出显著的艺术性韵味。再如,影片中有意识地采用了过曝光线手法,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形式感。然而,由于这类镜头与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层面的结合不够紧密,导致技术形式显得缺乏深意,未能充分展现出应有的艺术魅力。
对于电影而言,镜头语言的艺术内涵往往被置于次要位置,真正能引起观众注意的是叙事的形式结构,例如人物冲突的层次递进,细节的丰富性与生动的隐喻,事件组织的起承转合,以及人物内在情绪的起伏变化等。无疑,《小白船》在这些方面显得不足,其电影叙述如同日记般平淡乏味,事件组织破碎零散、前后脱节,人物情绪的变化则如蜻蜓点水,稍纵即逝,未能留下深刻印象。
是时候重新审视艺术电影的艺术性了。艺术电影“不艺术”,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界的普遍现象,其根源在于创作者对艺术电影的误解。所谓艺术电影,本质上是一种与好莱坞商业电影相区别的类型,它侧重于对自我心理的探索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然而,被归类为艺术电影的作品,并非天然具备艺术性,而是与爱情片、动作片、黑帮片等类型一样,都面临着如何提升自身艺术性的创作挑战。
艺术电影同样需要讲述故事,尽管其所谓的好故事与商业电影中的好故事有所区别。这是因为它正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使自身具备了艺术性。如此看来,《小白船》的票房扑街,根本原因还是未能更好地讲述一个好故事。
(作者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