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亮宇
《酱园弄·悬案》作为今年备受瞩目的影片之一,自上映以来,观众口碑明显呈两极分化,豆瓣评分目前仅5.7分。影片脱胎于二战期间上海沦陷时期的一起真实历史案件。1945年3月20日清晨,居住在上海新昌路酱园弄85号的詹周氏,用菜刀将丈夫詹云影(外号“詹大块头”)砍死,并将尸体肢解为16块,装入皮箱。随后,詹周氏被捕,并被汪伪政权地方法院判处死刑。这起案件产生的影响不仅在于其本身的惊悚,更在于詹周氏的行为引发了人们对旧礼教与旧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以及法理与人情对立的广泛讨论。
影片尝试编织起三条交织的线索:一是作为都市奇案的类型片复现,二是以女性主义视角对事件重新解读,三是将案件置于二战时期的抗战背景与爱国主义话语中。遗憾的是,该片最终未能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而是呈现出彼此割裂的状态。部分原因或许在于影片原本篇幅庞大,戛纳电影节首映版本长达150分钟,后来被拆分为上下两部,目前上映的96分钟的《酱园弄·悬案》只是上部。问题在于直到影片结束时,观众才发现故事尚未完结,诸多疑点仍待在下部揭晓。
电影自身的割裂感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本身存在诸多不自洽之处。例如,影片对詹周氏杀夫分尸案过程及核心动机表达暧昧。在真实案件中,詹周氏的人生充满坎坷:自幼成为孤儿,不足10岁时被卖到典当行做丫头,后来被老板娘许配给典当行伙计詹云影,时年不足17岁。婚后,詹云影沉迷赌博,夫妻关系紧张,詹周氏更是长期遭受家暴。在丈夫外遇、赌债累累、暴力相加的绝望处境下,她终于忍无可忍,将刀口指向了丈夫。因此,这起惨案背后既有具体的社会原因,也有清晰的阶级与性别压迫面向。正如原案中詹周氏在供词中所言:“我从小就没有父母,由亲戚做主,送给人家。后来那家主人就将我许配给詹云影。”这句话道出了她对自己命运缺乏掌控的无奈。长期以来,正是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结构性从属地位,使其成为父权制婚姻制度下的受害者。
若从社会性与历史性的角度切入,这部影片本可以揭示相当丰富的历史层次,但实际的处理却令人失望。整部电影让观众几乎对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婚前的人生一无所知,仅用“闪回”拼凑出一种与原案相悖的叙事:将二人的婚姻塑造成一场自然且带有浪漫色彩的相遇与结合,而詹云影则被塑造为本性良善、只是在婚后因赌博而逐渐堕落的男性。于是,影片将原本具有社会结构性的暴力问题简化为女性择偶的眼光问题,将对女性的系统性剥夺缩减为男性个体的道德缺陷,更将女性的反抗窄化为对家庭暴力的直接回应,甚至渲染为一种出于迷信的举动。在片中,与其说詹周氏反抗的是不公的命运,不如说更令她恐惧的是这一命运悲剧无休无止的轮回。正因如此,她在河中抛弃丈夫的头颅,希望借此阻止其“转世归来”。同时,影片将罪案的破案过程彻底神秘化:盲人算命先生对警长几次近乎神谕的提示,几个匆匆出场便消失不见的配角,法庭上的多次反转,都让观众难以通过调查真正探触到案件背后的社会结构与制度性根源。可以说,这种处理几乎完全消解了詹周氏杀夫案原本承载的历史意义,也淡化了彼时各方广泛参与的公众讨论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更掩盖了女性身处“不是自杀,就是杀人”这一极端困境的历史真相。
影片将众多声援詹周氏的女性,整合塑造为一个名为“西林”的角色。在电影中,西林呈现出两副面孔:一面是以时尚女性形象示人的作家或舞台剧导演;另一面则是短发、积极介入公共事务、在媒体上发声的知识分子形象。然而,西林出场的绝大多数场景都与汪伪政权的当权者有着紧密联系,却鲜少与她真正支持的女性处于同一镜框中,更没有和其中的其他女性角色建立情节上的联系。这种暧昧而复杂的设定,容易让不熟悉历史的观众怀疑:西林之所以能获得话语权和可见度,是否源于自身神秘的背景与言论上的特权?这不仅让她的女性意识显得尴尬,也削弱了女性声音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影片结尾则出现了一个更为荒腔走板的情节:詹周氏竟在法庭上背诵西林的文章,以象征其“觉醒”。且不论技术上的漏洞(如不识字的詹周氏究竟是如何阅读并记住文章),这一突兀的“主题升华”让所谓的女性主义表达显得过于表面化,进一步削弱了案件原本携带的思想与观念强度。
如果说影片在立意和性别视角上的混乱仅仅是造成了诸多叙事的不自洽,那么这种混乱最直接、也最具冲击力的体现,则集中在影片对女性角色所施加的大量的、不加节制的暴力镜头,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最令观众诟病的部分。几乎从第一场戏开始,詹周氏就在不断承受暴力。她不仅在挨丈夫的打,还要挨警察的打;不仅在现实中挨打,还要在“闪回”中挨打;不仅挨人类的打,甚至还要挨野猪的“打”;不仅一个人要挨打,甚至还有女性犯人被集体处决的戏份。影片在银幕上如此反复、直白且冗长地呈现对女性的暴力,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让人反思或警醒,观众不得而知。
故事就在这样的荒腔走板中迎来日本投降的历史时刻,而詹周氏在法庭上作出决不妥协的姿态,虽然看上去缺乏人物弧光的有效支撑,但似乎也在呼唤着新的历史时间的降临。遗憾的是,一直到电影结束,詹周氏依然没有获得自己的名字,似乎在验证而不是质疑影片的英文名字所提示的历史状态——“她没有名字”。为什么不能让她拥有自己的名字呢?对于历史中无名的受害者来说,96分钟的等待有些漫长。如果说对于第二部有所期许,首先,请不要不加节制地呈现对女性的暴力;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她有名字,她的名字是周春兰。(作者胡亮宇系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