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活平淡 幸好还有文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生活平淡 幸好还有文学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7-10 10:10

  作者:林颐

  白昼黑夜,日复一日,是无数个重复的晨昏。

  或许是地铁里摇晃的通勤时光,或许是办公桌前枯燥的键盘敲击声,又或许是厨房水槽里总也洗不完的碗碟。当日子被切割成相似的碎片,幸好还有文学,像一道斜穿庸常的光,在凝固的生活里凿出诗意的裂缝。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很文学很诗意的书名。翻开之前,我以为作者阮夕清是擅用意象的小说家。这类小说家通常重修辞,爱炫技,喜欢用华丽的字句。然而,不是。这部小说集出乎我的意料,写得朴实,但清新而不枯拙。

  如果说阮夕清的小说有意象,那是一种记忆的法则。当他描写城中公园摆的象棋残局,描写推着旧自行车、带着编织袋的收书人,描写那些好卖的武侠言情、连环画以及吸人眼球的“雪米莉系列”“西村寿行系列”……这些场景多么熟悉,连书名都让我想起多年之前学校附近小巷灯光昏暗的租书摊。我晓得了,他的小说于我是某些记忆的被唤醒。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包括六个短篇小说和一篇非虚构自传。六部小说都围绕着20世纪90年代无锡工人阶层来展开叙述,这样的一个时间段,恰是工厂走向转型,工业逐渐没落的时期,小说中隐约就有着回顾往事所带来的怅惘心绪。《运河铁人》里,那个从河床底部打捞出来的机器人,那个曾经花费了无数工人心血的机器人,它真的就是抛掷在时光隧道里的纪念品啊。即使是同名的那篇小说,也是非常写实的、有着年代痕迹的、透着上世纪末叶气息的销售员的故事,我捉摸不定阮夕清起这个篇名的内涵,然而恍惚又以为自己或许是有些明白的。

  从非虚构的《“鬼迷”与“唔不交易”》来看,阮夕清的生活可以称之为乏善可陈,就连他那失败的创业经历也不过三言两语就能道尽的。

  阮夕清,1976年生,无锡人。他早在1999年就发表了《道家昆虫学》,并于翌年刊发于《小说界》。如此看来,阮夕清起步并不算晚,成绩也不错,然而,他在2009年却选择停笔。为稻粱谋,以写作为生,确非良策。离开创作的阮夕清,裹着“文化生意人”的外壳,摸爬滚打,屡碰南墙。意外的是,过了十余年,竟然还有陌生人记得他很久之前写过的小说并认为作者是个喜欢读书、有趣并对生活充满热忱的人。这一点网络契机,与当时生活的窘迫,成为阮夕清时隔11年重新提笔的肇端。阮夕清是有点写作天赋在身上的,重新回归文学创作的道路,他就凭借一系列作品斩获“上海文学奖”等文学奖项。

  这些小说现在结集成为了《燕子呢喃,白鹤鸣叫》一书,把小说与自传对照阅读,我有点懂了,阮夕清的小说,主题为什么是下沉的、沉入生活的底层的。阮夕清的故事很朴素,卡佛式的不动声色,而且也爱写蓝领工人。这是一种锚定自身的方式,他们都在普通人的身上,不断认识、发掘、充实和呈现自我,因此而言,简素的笔法与朴实的格调,是最合适的。

  阮夕清写一个人物“身上草莽之味冲鼻”,此人绰号“野种”,这个名号就可以看出是混过道上的,“草莽之味”这四字的形容非常传神。阮夕清写“陈国良坐在熟悉的一无所知之中”,简直就是所有“熟人”攒的饭局的高度概括。而与写人的简练相比,他的笔墨常常花在景物上,它们恰当地融入人物置身其中的事件的氛围里,仿佛时间又回到了体内。

  阮夕清的小说,有阴谋、死亡、背叛和罪案,能往悬疑、往跌宕紧张的方向写,但他以平淡的笔致去讲述。差点被害的陈国良,之所以捡回一条命,只是因为宋小东临动手时,忽然觉得“不好意思”,因为两人之前是搭伙做生意的朋友。这个结尾太绝了,“不好意思”,惊心动魄不过一念之间。这部小说集里的许多人,包括阮夕清本人在内,载浮载沉,命运的契机往往都在转念之间,而现实里的大多数人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

  所谓生活,无常是常态,偶然是必然。所有惊心动魄,迟早归于平淡,在文学化的精神故土里,我们慢慢拼凑出与生活和解的释然。(林颐)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地球特派员》:困在合家欢里的孤独突围

  •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笑料拼盘难掩内核空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