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茅华梅
梅兰芳作为享誉世界的京剧艺术宗师,开创的京剧“梅派”艺术对中国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把京剧艺术推向了世界舞台,向世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以卓越的艺术成就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了艺术之道与人格之境的完美融合,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强烈的民族情怀与世界戏剧眼光,志存高远、自立自强的人格精神,正是新时代戏曲教育所必须坚守的优良传统。
守正创新:梅兰芳的戏曲美学与中国智慧
梅兰芳始终坚持遵循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同时敢于在唱腔、身段、服饰乃至剧目选择上大胆创新,从传统文化的文学、故事、传说、艺术、美学中汲取滋养,把传统文化元素予以京剧化表达,使京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
梅兰芳常常从传统的绘画、木刻、石刻、雕塑、舞蹈中揣摩戏曲中的人物神态与形象塑造。他从《穆柯寨》《御碑亭》《游园惊梦》等众多的京昆传统剧目到《孽海波澜》《宦海潮》《邓霞姑》等时装新戏,再到《黛玉葬花》《天女散花》《洛神》等古装歌舞剧,创造了如穆桂英、孟月华、春香、孟素卿、邓霞姑、林黛玉、天女、杨贵妃等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形象,始终彰显神形兼备、虚实相生、时空流动的中华戏曲美学精神,始终贯穿中国智慧“大写意”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1912—1932年是梅兰芳艺术成长最重要的时期,他从密集创作时装新戏、古装新戏的经验中,弘扬京剧优良传统,探索新的表现形式,逐步强化个人表演风格,由此形成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梅兰芳及其团队创作的《天女散花·云路》中的“长绸舞”,就来自一幅《散花图》古画,所有添入的身段,都是由书籍图画中揣摩出来的。所以一手一式,都有依据和出处。《洛神》是梅兰芳创排的古装新戏之一,他不仅参与了唱腔设计,还亲自设计了主角洛神的服装、妆容及身段动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新时代戏曲教育更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博观约取,守正创新,以高尚的艺德品性、高超的艺术造诣、高度的文化自觉,实现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跨文明对话:梅兰芳的京剧之旅与文化自信
梅兰芳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文化自觉。艺术上的成功和当时东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的碰撞,使他萌生了走出国门、到海外展示中国京剧、了解世界戏剧的强烈愿望。海外巡演既是梅兰芳认识自我的很好参照,也是他观察和研究国外进步戏剧的极好时机,在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世界戏剧表演体系创立者的交往、切磋中,建立起梅兰芳京剧表演体系,成为“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1930年2月16日,梅兰芳在纽约百老汇第四十九街剧院演出,这是京剧艺术在美国的首次演出。在赴美演出前,演出团队为每出戏专门撰写了简介并翻译成英文,演出时先用英文对作品进行解说。当时外媒的剧评将这种解说称为梅兰芳剧团演出的特点之一,认为此举为赢得外国观众发挥了巨大作用。
梅兰芳尊重世界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欣赏习惯,主动用中国京剧元素去呼应西方历史元素,与世界戏剧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戏曲教育更须胸怀世界,吸收世界戏剧教育先进理念,坚持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华戏曲在全球的影响力,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
德艺双馨:梅兰芳的自立自强与勇闯善创
梅兰芳优美的表演技巧和艺术修养与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梅兰芳自小苦练基本功,在作息时间、学习方法、舞台表演、个人独立性等方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为了练好眼神基本功,就养鸽子,日复一日观察鸽子飞翔以练习眼力;他喜欢看花养花,把“嗅花”的动作融入戏曲表演中;成名后的梅兰芳勤俭持家,不沾染一点陋习;梅兰芳无论对于国内戏曲前辈、同行,还是国外友人,都谦虚好学;他在饮食、睡眠、寒暖方面都很有规律,爱护自己的身体,常常告诫自己不能因生病影响演出。
自立自强的品质成就了梅兰芳的艺术人生。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梅兰芳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鼓舞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蓄须明志、息影舞台,宁愿忍受八年不能演出的痛苦,也坚决不为侵略者演出,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将挖掘和培养戏曲人才、传承梅派艺术视为一项重要工作,为戏曲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梅兰芳的视野格局、思想和世界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进一步明确了“艺术为何人服务”的目标和定位,人生也随之进入新阶段。梅兰芳志存高远的人生追求和自立自强的品质是新时代戏曲教育的重要内容。坚守和弘扬梅兰芳戏曲教育的优良传统,更须新时代学子们自律自强,自觉养成每日早起苦练基本功的习惯;更须注意观察生活与戏曲的关系,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特别紧跟新时代脉搏,观察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气象,敢于面对各种挑战与诱惑,养成艺术道路上勇闯善创、自立自强的品质。
葳蕤之兰,芳泽百代,新时代戏曲人才的培养须坚守梅兰芳戏曲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来滋养戏曲艺术,推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戏剧教育理念,胸怀世界,担负起新时代中华戏曲“走出去”的重要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戏曲“走出去”的行动中,不断挑战自我、勇闯善创、立德成人,以自立自强的品质塑造自己的艺术人生。
(作者为泰州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梅兰芳戏曲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4YJA76007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