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沈馨雨
《酱园弄·悬案》近期上映后遭遇口碑滑铁卢,究其根源,文不对题的割裂感成为影片难以跨越的致命伤。
首先是影片类型定位与叙事逻辑的错位。作为一部前期宣传定调为悬疑片的作品,《酱园弄·悬案》严重违背了该类型的基本叙事法则。悬疑片的核心在于构建谜题、引导推理、最终揭晓真相,这要求导演精准把控影片节奏和线索铺陈。警长薛至武作为影片探案线的戏眼,他的行动却和探案关系不大,甚至迫使詹周氏与野猪搏斗,来证实詹周氏确实有能力杀死丈夫“大块头”。这样的桥段不仅不合常理,更与剧情主线无关,几场戏下来,悬疑片的节奏已经被彻底打乱。历史上的酱园弄杀夫案真凶早有定论,影片在“底”已揭晓的情况下,却未能在“谜”的构建上发力。作案工具、作案过程等关键线索被轻描淡写,算命瞎子等角色的设置故弄玄虚却无实质推动力,影片的悬疑类型定位只是空洞的噱头。
在悬疑框架崩塌的同时,影片的叙事重心也产生了偏移,暴露出概念先行与结构失衡的硬伤。女性觉醒、权力斡旋、时代洪流下个体的意志与命运……诸多宏大议题被一一提及,却无一得到深入探讨。碎片化的情节缺乏一条完整的叙事线索贯穿始终,叙事线索成了一盘散沙。各路人物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又快速下线,碎片化的情节使得主题输出浮于表面,大牌明星纷纷下场跑龙套“刷脸”的行为更是让观众出戏。
叙事线索的松散进一步指向影片核心主题的失焦。片中的女性议题主要以三位女性角色之间的互动来体现,詹周氏通过狱友王许梅得知女作家西林写文章登报为她鸣不平,她便开始多次在法庭上翻供来换取一线生机。西林和王许梅为何愿意向詹周氏伸出援手?这中间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女性互助议题缺乏关键的情节来承载,导演只是通过女性角色喊出苍白的口号,并未触及结构性压迫等深层社会问题。詹周氏作为承载主题的核心人物,她的银幕形象是符号化、奇观化的。片中用大量的篇幅展示詹周氏所遭受的暴力,她如何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过程却没有任何着墨,而这本应是影片以叙事展现女性意识觉醒的重头戏。
电影是叙事的艺术,当一部影片承载过多野心,缺乏合理的情节取舍与核心主题的突出,便只能沦为符号和概念空洞堆砌的产物。《酱园弄》拥有顶级的制作阵容和极具潜力的题材,最终却陷入文不对题的迷局,确实让人遗憾。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