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颜值就是王道吗?三观应该跟着五官走吗?在医美飞速发展,滤镜成为数字化妆间的时代,似乎人人都患有“容貌焦虑”。“首部医美行业剧”《以美之名》的横空出世恰似一剂清醒剂,将手术灯对准了这个高呼“颜值即正义”的时代。
这部剧通过两位女主角的视角,打破了传统医疗题材剧的定式,聚焦在医美行业这个特殊场域。技术派医生乔杨面对要将眼距调整至“黄金比例”的求美者时,始终坚持底线进行劝退;而将医美视为商业服务的周静雯则认为应尊重患者意愿。两人的价值观冲突在家暴受害者祛疤手术的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周静雯主张压缩手术时长以提升商业效率,而乔杨则坚持给予患者充分的治疗时间。这对“对手”间的“互呛”,是对现代社会中美学标准及医疗道德界限的一次叩问,也是对“美”究竟如何定义的深刻思考。
令人动容的是,这对“职场宿敌”最终在一场场手术中变为“战友”,并且在“医疗的本质是心灵愈合”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剧中那位因面部肿瘤饱受歧视的"恐龙女孩",以及因一道贯穿全脸的伤疤就被认为是杀人犯的患者,他们的遭遇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那就是当容貌偏离社会定义的“标准”,个体往往承受的是远超疾病本身的社会代价。剧中人物最终获得了新生,既得益于整形技术带来的外貌修复,更源于心理重建过程中完成的自我和解。
《以美之名》的价值在于完成了一场深刻的美学祛魅。剧集拒绝提供简单化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展现医美行业的生态复杂性,引导观众进行多维思考。在医美技术重塑大众审美的今天,我们对“美”的追求究竟有多少是自主选择?又有多少是被社会规训的结果?当剧中反复强调“整形整的不是脸,而是心”时,这句台词已升华为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叩问。而医疗的价值不在于制造完美,而在于修复被伤害的自信,让每个生命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绽放独特的光彩。
(制作:申婧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