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汪 荣
在争奇斗妍的剧集市场中,悬疑剧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类型。悬疑剧的故事,一方面具有高度戏剧化的情节设置,另一方面充满了破案与解谜的乐趣,因此往往会成为爆款剧集,引发追剧热潮。近日,一部新的悬疑剧《棋士》正在央视八套和腾讯平台播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电视剧中,演员王宝强扮演了核心角色,并担任了该剧的监制。《棋士》是他暌违十余年后再度回归电视荧屏的全新作品。
围棋作为故事的隐喻
悬疑剧,是一个高度“内卷”的赛道。在近期,就有《漂白》《燃罪》《沙尘暴》等剧集轮番上映。这些剧集有的以重口味的内容刺激眼球,有的以科学侦查与推理引发观众思考,可谓看点满满。相对而言,《棋士》以围棋作为故事的隐喻,让故事有了徐徐展开的叙事节奏,可谓是一部突破常规的悬疑剧。
《棋士》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少年宫围棋老师崔业因为误入歧途,逐步走向罪恶深渊的故事。在故事的开头,崔业在一起信用社抢劫案中不幸沦为人质。为了自保,他给犯人出主意,协助犯人逃离公安的包围。正是在这个事件中,崔业发现棋术能帮助他思考“战略”问题。此后,由于儿子的病情和自己的欲望,他不断把自己的下棋能力用于犯罪之中,并逐渐走向“黑化”。
围棋是崔业唯一擅长的东西,也构成了统摄剧集的主要线索。无论是在与他的主要对手崔红羽的斗智斗勇中,还是在逃避他的同胞哥哥崔伟的怀疑和追击中,棋术都是崔业的“武器”,而这也给故事带来很多“智斗”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当然,在《棋士》中,围棋更重要的是作为隐喻而存在的。在第七集中,崔业在少年宫的讲台上对学生们说:“下棋是很有意思的,能培养读心术,预知未来。”他让学生上台,亲自示范了自己是如何进行读心的。这个段落看似闲笔,实则道出了全剧的主题:知棋的背后是知人。下棋下到后面就是读人,要看出对手的性格,猜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才能在棋局的对弈中洞察先机。正是在围棋的实践过程中养成的这种“知人”能力,崔业才能屡屡战胜对手。
探索人性的善恶边界
在开播后,有观众认为《棋士》是中国版的《绝命毒师》,而王宝强扮演的崔业像是《绝命毒师》中那个新墨西哥州的高中化学老师老白。同时,也有观众认为崔业与现象级剧集《狂飚》中的高启强十分相似。不过,无论是像老白还是像高启强,崔业都带有“高智商犯罪”这类剧集中“理性的癫狂”的色彩。在这个意义上,崔业具有悬疑剧人物设定的某种典型性特征。
在《棋士》中,崔业是全剧的核心人物,可以说全剧都围绕着他展开。崔业这个角色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他表面上是窝囊怯懦的老实人,内里却是一个“犯罪策划师”,这样的反差让人物充满神秘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个社会中的“小人物”从压抑到爆发的全过程,凸显了人物性格的发展与变化。
这部剧从人物内在心理和外在社会关系两个层面,对崔业进行了生动立体的塑造。崔业这个角色深沉内敛、心思细密,体现了社会转型期的某种心理征候,具有典型性。《棋士》对于崔业这个人物的塑造具有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深度,也探索了人性中复杂的善恶边界和灰色地带,这无疑延续了悬疑剧中一贯的对于人性话题的关注。
时空背景营造戏剧感
悬疑剧一方面具有高度巧合和戏剧化的剧情,另一方面则需要十分写实的时空背景。这在近年很多热门的悬疑剧中都有所体现,东北、重庆和华南则是热门的取景地。在《棋士》中,主创将故事放置在21世纪初的华南小城,并且在这个时空背景下进行叙事的展开,还原了彼时彼地的生活世界,这增加了故事的现实质感。
从时间维度来看,《棋士》带有明显的2000年左右的时代印痕。在剧中,崔业的身份是少年宫教围棋的老师。从剧中可以看到,那时候少年宫开始走下坡路,已经要给老师们降薪了,崔业的职业生涯岌岌可危,这才让他想出和王红羽一起办围棋大师班赚钱的点子。而王红羽的阶层跃升和发迹之路,也明显带有1990年代转型期的市场经济的色彩。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氛围,才让这个剧集具有真实性。
而华南小城独特的地理特性给该剧增加了故事性,也给该剧增加了情节上的变数。就此而言,地理空间不光作为舞台布景存在,其本身就是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
综合而论,在一众悬疑剧中,《棋士》是风格颇为特殊的一部。世事如棋,谁来破局?《棋士》以“围棋”为隐喻,暗示了黑与白、善与恶、下位者与上位者的多种博弈关系。不同于近年来悬疑剧中那些愈演愈烈的“重口味”剧情,《棋士》以对人性的洞察、对伦理的探讨和对社会风土的描摹见长,为悬疑剧的创作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汪荣)